嬴無敵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32頁,霸秦,嬴無敵,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卷十一 塑國築鼎 【第286章】 黃雀在側
【第286章】黃雀在側
同日,遠在千里之外的齊都臨淄,一場關于越國戰事的討論,也在齊王宮內激烈的進行著。
雖說齊國素來與越國少有交際,也從未將越國化入山東諸國之列,但實際上齊越卻是有著互通的邊境和貿易路線。並且從戰略地圖上看,齊越兩國的疆土正好將魯、宋兩個小國包夾懷中。而越人自詡是九黎部族後裔,早年雖然與山東諸多有所交通,但自從與吳國死掐起來,溝通便日漸少了起來。而魯、宋兩個效果也是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自然齊、魯、宋三國慢慢的紮成了一堆。
所以這日在臨淄齊王宮內討論的並非齊國一家,還帶上了魯、宋兩國的國君,所討論的議題也並非是這次的秦、楚、趙三國伐越會不會打的很好看,很黃很暴力。而是如何從中漁利,從這場戰事之中找出齊、魯、宋三國的共同利益。
齊國情況前書早有闡述,此地便不在囉嗦,且來說說魯、宋兩國在這場戰國大戲中所扮演的角色。
先說魯國,魯國可算是春秋時代的一個大國。但魯國的歷史所起來卻是比秦國還要曲折,魯國的第一代國君是周公旦的兒子伯禽,都城曲阜,在泰山以南,略有今山東省南部,兼涉河南、江蘇、安徽三省之一隅。魯國也是孔子的故鄉,伯禽下傳九代到武公九年時,魯國發生變故,直到後來周宣王立魯孝公為止。孝公下傳兩代到隱公、桓公時,魯國再次發生政變。
桓公之後到魯莊公時期,魯國多次與齊國發生戰爭。莊公兒子愍公、釐公時期,魯發生慶父之亂,釐公下傳兩代到宣公時,襄仲殺嫡立庶,從此三桓強盛。宣公下傳三代到昭公時期,三桓發兵攻擊魯君,魯國公室從此名存實亡。昭公之後的定公、哀公都是被三桓逼到國外流亡死去的。
魯悼公以後魯國漸漸衰落,到第33位國君頃公二十四年(前249年)時,魯國被楚國滅亡。
此時,也就是公元前355年,正是魯國最為強大的君主魯穆公之子公子穆身為魯國國君的時代。魯穆公以公儀休為相,收三桓,季孫氏叛費,與齊戰於平陸,可謂是魯國歷史上比較牛叉的君主。他的兒子公子穆也不太差,魯穆公死後公子穆繼位,公子穆姬姓,單名一個奮字,全名便叫姬奮,與周王姬扁的名字有著不可言說之妙。
公子穆掛了自後,後人追稱為魯共公。共公十年(前373年),齊國田午弒君自立,國內動盪,魏國乘機騎兵伐齊,攻至博陵,而魯國也騎兵共伐,至齊國陽關。這是歷史上魯共公參與的兩件大事之一,但在這個時空,魯共公所參與的另外一件大事卻是湮滅於時間的長河之中:共公二十七年(前356年)與宋桓公、衛成侯、韓昭侯朝魏。因與楚宣王飲酒不歡,導致了楚國聯合齊國伐魯。
公元前356年的這次歷史上規模極大的朝魏活動在無敵的擾亂之下自然未能成行,在原本的時空當中,此時的魏國非常強大,使得與魏國接壤的魯、宋、衛、韓等國的國君不得不親自前往越國的新都大梁去朝賀魏國遷都。
除了這兩件大事之外,魯公姬奮在歷史上再無可述之事。
說了魯國,自然也就要說宋國。
宋國是中國春秋時期的一個諸侯國,國君子姓,位於現在河南商丘一帶,都城睢陽(今河南商丘)。其疆域最大時包括河南東北部、江蘇西北部、安徽北部、山東西南部。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紂,商朝滅亡。武王將當時淪為奴隸的商朝貴族微子啟封於宋,公爵。
細說起來,宋國的歷史比魯國還要精彩,政權總是兄弟、父子、叔侄之間更迭,要從歷代詳說只怕三天三夜也所不完,只從進入戰國至今的三百餘年間便更迭了二十多代。
公元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