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無敵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86頁,霸秦,嬴無敵,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依新功爵制度規定,軍民耕戰同功,皆可獲爵,庶民最高可獲爵位為十二等子爵,軍中無爵軍士最高可獲十一等子爵。凡因功獲得爵位者,除掉本身的榮譽之外,還可將爵位俸祿置換為相應的封地,比如說,十五等爵可以將每年五擔糧食的俸祿換取為五畝養生封地,十四等爵換十五畝,十三等三十畝,十二等六十畝,十一等一百二十畝。十等兩百四十畝,而一等爵位的封地竟是達到十萬畝。
但是,功爵制中也規定,獲得爵位者一旦身故,九等爵以下不可世襲爵位的封地將會重新收歸國有,而九等爵之上爵位雖然可以世襲,但會通降兩級。也就說,如果父親是一等上公,死後兒子世襲爵位,便會被降級為三等少公,相應的福利和封地也會同時減縮。而對於爵位徘徊在第九和第十等之間的則會通降為第九爵,有爵位而無封地。這樣做目的擺明是為了激勵秦國貴族的戰心,而對於秦中秦西現有的小貴族封主,將會按照他們現有的封地面積進行重新丈量踏勘,以封地大小來核准置換爵位。
此制一出,舉國譁然。而其中最甚著卻不是秦國的貴族封主,卻是在鹹陽等著上路的西域使者們,等於是又一次大開了眼界。
按照無敵前期所做的調查所提供的資料,目前除掉孟西白三家在秦國擁有最多封地之外,秦中秦西的封主當中,擁有土地超過九等爵五百畝(大畝)的就多達三千餘家,超過千畝的也有近五百家,但無敵相信這些家族一旦理解了功爵制度的真髓,必然就會分家。
原本還嚷嚷著國君要是膽敢收回封地實行田畝新制便要交地叛出秦國的貴族封主們全都傻了眼,幾乎在一日之間,鹹陽城中與此事有關的&ldo;相關部門&rdo;的門檻差點就被洶湧的人群的踏平,人人都爭著想要了解清楚新功爵制度的詳情,好為自家謀取最大利益。
就連擁立老甘龍的許多封主貴族們也悄悄的退散開去,畢竟國君的詔書裡說的很明白。各家封地是大秦公族為了獎賞各家為秦國所作的貢獻而給予的獎勵,但是數百載以來,各家世族卻是靠著封地坐吃山空,不思進取,與國與族毫無建樹,新功爵制度就是為了獎勵耕戰,既然各家封主都是為老秦留過血汗的功勳之臣,又有何懼呼?
至於老甘龍,無敵也專門給他上了一個眼藥,派老黑伯給他送去了一封手詔,上書:&ldo;子不如我,要地何用?愚而多財,益增其過。子若賢我,留地如何?賢而多財,則損其志。&rdo;
這話原本出自後世林則徐,他說:&ldo;子孫若如我,留錢做什麼,賢而多財,則損其志;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麼,愚而多財,益增其過&rdo;。這話的意思是,如果子孫後代像我這麼賢能。留錢給他幹什麼,他本來就很賢慧和聰明,我把錢和財產留給他反而損害了他奮鬥的意志。子孫不如我,那留錢給他,反而使他好逸惡勞,坐吃山空。留的錢越多,他就越是胡作非為,越是增加其過錯。
自打甘成死後有些心灰意懶的老甘龍見此手書之後,竟也是渾身一震,眼中然過炙熱光芒。今次他教唆杜摯合演這臺大戲,目的其實也是為了給無敵送上一份大禮。好讓無敵念在他捨身取義,以身為餌引出反對勢力的情分上看顧甘氏後人。卻不想他看錯了無敵,以為無敵想要在秦國全境推行新法新制,必要殺人立威方可,哪知到無敵卻是將一切都考慮進去,將危機化解於無形。
說來也是,老秦人最看重者莫過於軍功,老秦世族哪家不是依靠軍功戰功獲得的封地?可是,無敵之前,老秦雖然徵戰連年,可真正開疆拓土的又有幾次,多數時間吃敗仗不說,就連河西膏腴之地都被魏國奪取。因此各家自然不會去想什麼新封地,只求能保住手中現有的土地便是祖上有德了。而今時不同往日,如今大秦日強,先收河西,又佔巴蜀,更是拿下了越國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