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涼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節,蒔花記,溫涼盞,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萬安忙著觀察那男子氣色,聞言便把她攏到那兩個穿著捕快服的男子只之間,道:“站在這兒便亂動,待會兒讓捕快大哥幫你找爹孃。”
襄荷便聽話乖乖站著,眼珠一錯不錯地盯著攤子前的少年、萬安和那中年病人。
“面色、眼瞼、苔色如何?”少年低聲道。
“面色虛白,眼瞼浮腫,舌苔泛紅,似是腎虛之症。”只見萬安翻了翻男子眼皮,又瞅了瞅他舌頭,朝少年道。原來萬安站在一旁竟是為了充當少年的“眼”,將病人體表症狀轉述給少年。
襄荷這才有些瞭然,但即便如此,許多病症如非親見,只聽他人描述,誤診的比率仍舊很高。這少年被人稱為神醫,又目不能視,四診法中“望診”上便有些不利,若想被稱為神醫,想必在其他三診上有些特殊之處。
襄荷跟著蘭郎中行醫多年,對醫術也略通皮毛,聽男子描述,再聽萬安所述,倒的確像是腎虛之症,但那男子又說已經服藥許久卻不見好,這倒有些蹊蹺。
聽完萬安描述,少年並未做聲,而是伸出手為男子切脈。
此時大夫診脈多用三脈法,即浮、中、沉三脈。指尖輕觸為輕取,所得脈象即為浮脈,一些外感病症便可從浮脈中診出;稍用力為中取,所得脈相為中脈,常人脈位便在此處;手指重按即沉取,所得脈相為沉脈,沉脈部位近於筋骨而未至,多見與一些病位較深的病症。
襄荷便見那少年如白玉般的三指落在病人手腕上,三指同時切脈,力道由輕到重,分取浮、中、沉三脈。
襄荷經常跟著蘭郎中行醫,自然也會診一些簡單的脈相,但手法遠遠稱不上嫻熟,誤診機率也高,且三脈每次只能診一脈,即人家大夫三指並用,她卻只能當個獨指蝸牛,因為……指頭多了,她就把握不好力道。
蘭郎中曾經想把醫術傳授給襄荷,從識藥辯藥到望聞問切,襄荷都囫圇地學過,只是蘭郎中自個兒就沒正規地學過一天醫術,行醫多半倒是靠經驗。他就好比那茶壺裡的餃子——有嘴倒不出,許多東西懂是懂,卻說不出個所以然來,這樣一來,他又怎麼能教好襄荷,加上襄荷本身對醫術興趣不大,以致她也就比尋常人多懂些醫理,若說如切脈這樣實際上手的功夫,她還差得遠。
所以說,診脈是個靠經驗積累的技術活,只有診的脈多了才能駕輕就熟。
而眼前這少年看上去手法十分嫻熟,似乎已經診過千百次一般,以他的年紀來說,已算得上十分難得。
三脈診過,襄荷覺得應該能診出是什麼病症了,誰知少年卻只稍停了下,很快又將手指搭在了病人手腕上。這次,他將病人衣袖稍微上挽,順著手腕上的筋脈骨骼細細摸索。
襄荷這才恍然想起,除浮、中、沉之外,還有伏脈。
連沉取都診不出的脈象便叫做伏脈,意謂“脈伏於下”,伏脈不在面板血肉,而在筋骨之下,沉取亦不可得,需得重按推筋著骨,才能摸得到脈象。
一般病症浮、中、沉三脈便可診出,襄荷見蘭郎中診過腎虛之症,便是用尋常的三脈法,而不用推筋著骨,難道這中年男子不是腎虛?
這時,少年已經推筋著骨完畢,正問起男子病症。
襄荷忙豎起耳朵。
☆、第27章 辨醫理
“可是小便色赤,畏飲熱湯?”少年問道。
“對,對!”中年男子連連點頭。
“那便沒錯,”少年道,“火熱過極,需用苦寒之藥以攻之。”
“啥?”,中年男子臉上有些茫然,旋即瞪大眼睛道,“這是說我身子裡有火?我整日腰膝發寒,哪裡是有火,缺火還差不多,再用瀉火的藥可不得冷死我!”
男子越說嗓音越大,說道後來已經滿臉狐疑,衝少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