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涼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6節,蒔花記,溫涼盞,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當猜到靈液的作用時,她的第一反應是:或許可以重新培育出前世的許多花卉品種了!
她之前就為再不能見到許多喜愛的品種而倍感遺憾,也曾想過能不能嘗試自己培育。但是,植物需要時間生長,從植物開花授粉結實,到所結的種子再度長成成株,這樣一個週期通常需要至少一年的時間。而她所能用到的培育方法,即雜交和選育,無不需要一個,乃至幾個這樣的週期。
前世的那麼多紛繁的品種是幾千年累積的成果,而她卻只有短短的數十年人生,僅憑她一人,恐怕直到死去,也培育不出幾個與前世所愛相似的品種。
但如今,有著這樣可以增加植物變異機率的神奇液體,一切就變得好辦地多了。
☆、第2章 .18|
襄荷還在思索著怎麼好好利用靈液,另一個對蘭家、對無數報考鶴望書院的學子來說非常重要的日子卻已經來臨。
七月一日,鶴望書院放榜日。
不是科舉,卻勝似科舉,除了沒有人專程報喜這一點,上榜者的心情與科舉上榜者也相差無多了。
天邊剛翻魚肚白,即便已是暑熱的時節,此時的山間也還有一絲清涼。但在鶴望峰腳下,這一絲清涼卻被擁擠的人群擠得絲毫不剩。
登天梯向前走一些,就是一條寬闊的之字形山路,是書院人平日上下峰常走的途徑,山路起點和終點都有學院的馬車,書院的學子和山長憑身份證明便可免費乘坐,而沒有身份證明的,若想乘坐便需要付一筆車資。
榜單張貼在峰上的經義坪,若想看榜,便需先上得峰,而到了此時,哪怕再吝嗇的人家也會捨得出幾文錢坐一坐馬車,只為儘早看到榜單的結果。
襄荷一家三人早早地便來到了山腳。
此時的山腳人馬攢動,書院的青色制式馬車有十幾輛,在山腳下一字排開,不斷有學子和家人登上馬車,向著那承載了他們期望的峰頂駛去。而除了書院的馬車,卻還有無數或儉樸或奢華的馬車、牛車,甚至驢車,無數富貴或窮困的學子在家人的陪伴下登車,胸有成竹或心懷忐忑地,與書院的馬車一起駛向高高的峰頂。
蘭家無車馬,自然只能選擇花幾文車資做書院的馬車。
馬車內部是兩排相對的座位,一排五個,兩排十個,襄荷三人隨便選了一輛馬車上去,裡面已經坐了兩個學子以及他們的父母,加上蘭家三人剛好九人。另外兩個學子一個十二三歲,一個卻已經十七八歲,都穿著儒服,顯而易見是報考儒院的學子。
見蘭家三人上來,車裡做得滿滿當當,那兩家人便催促著車伕趕緊上路,車伕卻慢悠悠地晃著鞭子,說還差一人,走什麼走。兩家人心急,卻也不好再催促,只能按捺下性子待在車廂裡繼續等待。
可大多學子都是由父母親朋陪伴著去看榜,獨身前去的少之又少,因此這最後一個空位等了許久也沒等到人來。
待在車廂裡無事可做,那兩家人便攀談起來。從交談中可知,那十二三歲的學子叫李可儒,李可儒的父親,即他身邊那位頷下留須的中年文士,居然是秀水鎮上明德學館,也就是寧霜所在學館的夫子。李夫子本人也是個秀才,屢試不中後便絕了做官的念想,索性安心在鄉下做個傳道授業的夫子,只是畢竟心有遺憾,因此便希望兒子能完成自己的未竟之志。
聽他言談,似乎對李可儒此次能夠上榜信心十足,襄荷瞄了李可儒一眼,見他一臉好奇地不時掀開車簾往外看,渾然沒一點心急憂慮的樣子,也不知是年幼不知愁,還是真的有把握。
另一家則是截然相反。那十七八歲的學子叫做沈知節,名字起地文,但出身卻是實實在在的莊稼人,沈家就在秀水村隔壁的聯營村,離鶴望峰也不過半個時辰的路程。沈知節父母俱是滿面風霜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