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歷史原來和我想的不一樣
思麗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十章 歷史原來和我想的不一樣,我的帝王生涯之南明新傳,思麗齋,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督和三鎮名義正式致書南京守備太監韓贊周宣佈擁立皇上。當南京各大臣被韓贊周邀請到家中傳閱馬士英的書信時,雖然不少人感到震驚,但是他們既無兵權,立桂、立潞的方案又已胎死腹中,失去了憑藉,只好違心地表示同意。擁立潞王朱常?的主要策劃人物錢謙益的表現就頗為典型,東林黨魁的態度如此,其他原先追隨擁潞的人也可想而知了。
四月末,皇上繼統已成定局。由於擁立定策朝政局的影響極大,江南東林黨人在朝、在野的勢力很大,他們中間的骨幹分子以立賢為名主張捨棄神宗嫡系子孫而擁立穆宗之孫潞王朱常?,他們的真正用意是排除皇上以確保崇禎時期東林―復社黨人在政治上的操縱權,特別是如果潞王以較遠的宗支而被迎立,錢謙益等人有定策之功肯定可以飛黃騰達。一度處於權力中心的史可法優柔寡斷,設想出擁立桂王的折中方案,以為桂、福二藩都是神宗嫡支,以桂抗福可以滿足東林黨人反對立福藩的願望,又帶著這個方案親赴浦口同掌握實際兵權的鳳陽總督馬士英商量,自以為事出萬全。
結果風雲突變,無論他主張擁立的仍是神宗嫡系,在皇上眼中他始終是反對自己黃袍加身的重要人物。就當時情況來說,帝位候選人桂、惠二親藩離南京較遠,福、潞二藩近在淮安,史可法既然主張按照倫序迎立,就應該當機立斷,把顛沛潦倒之中的皇上接來南京繼統。這樣,皇上必將對他刮目相看,馬士英也沒有可乘之機。
史可法知道落魄之中的皇上只要爬上皇帝的寶座,享盡人間富貴就心滿意足,在這樣一個同察察為明的先帝帝截然相反的庸主下,朝廷大政必然落在史可法手裡,事情可以辦得很順當。
可是史可法多少有點門戶之見,而且他的致命弱點是缺乏雄才大略,總想處處應付,八方妥貼,最後落得個事與願違。
在隨機應變上,史可法顯然不是馬士英的對手。當史可法在南京被擁潞、擁嫡各派人士弄得左右為難時,特約馬士英會商於浦口,推心置腹地談了各方面的紛爭和自己的折中意見,馬士英認為這是自己參與定策的重要機會,他甚至在同史可法達成協議後曾經邀請南京各衙門官員赴浦口當面宣佈這一決定,藉以顯示自己是參與定策迎立桂王的第二號人物。誰知南京六部等大臣認為鳳陽總督不過是地方高階官僚,無權召集朝廷大臣開會。
自感掃興的馬士英回到鳳陽,得知高傑、黃得功、劉良佐已決定擁立皇上,開始是大吃一驚,然而他畢竟屢經宦海浮沉,老於世故,看準了皇上要當皇帝已難阻止,有將帥統兵為後盾,不足之處正是缺少一員大臣。馬士英立即轉向,同高傑、黃得功、劉良佐等人在鳳陽皇陵前立誓擁戴皇上,成了定策第一文臣。
為了取得在即將建立的南明朝廷首席大學士職位,他抓住史可法為擁立桂王而列舉皇上七不可立的來信作為把柄,又針對南京等地東林黨人擁潞之聲甚囂塵上,帶領兵馬護送皇上直抵浦口,這一著棋實在厲害,南京最高文臣史可法知道自己上了大當,攻擊皇上的書信落在馬士英手裡,白紙黑字,有口難言,他除了滿腹悔恨地默默跟隨皇上由浦口乘船前往南京就任監國以外,別無其他選擇了。
錢謙益、呂大器固然是擁立潞王的主謀人物,但是真正一度擁有決策大權的是史可法,他在這樣的重大問題上態度遊移,沒有斷然決定擁立皇上,致使皇上求助於鎮將,從此大權旁落馬士英之手,他應當負主要責任。”
我愣愣的聽著張開的講述,沒料到史可法居然是這麼一個人,還有認為可商議大事的幾個大臣,原來他們都是不看好以前那個朱由崧的人啊!
張開頓了頓,“皇上,現在馬士英已經大權在握,皇上只有秘詔左良玉等總兵取得兵權才是上策,至於東林復社黨人,對皇權是個極大的威脅,用起來也應該多加小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