嵐月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7節,深宮之內,嵐月夜,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臣,就難免擔心起他的壽數了。
加之現存幾位皇子都非嫡子,若宋禎不早作打算,恐怕事到臨頭會引起朝中紛亂。於是便更大著膽子,上了這封為國本而擔憂的奏疏。
宋禎看了這封言辭切切的奏疏,自是難免不快。他剛勞心勞力收復西北失地,這幾年又讓國家休養生息,正盼著過幾年再大展拳腳呢,冷不丁多事的大臣就上書說,陛下您也年紀不小了,該是考慮繼任者的時候了,叫他如何能痛快?
何況幾個孩子年紀都還小,資質如何,現在尚不能分辨做定論,他根本就還沒考慮過這件事,只想讓孩子們好好讀書、慢慢成長。如今這樣一封奏疏上來,他再不情願,看著孩子們的時候,也免不了帶上些品評之意,這讓本想享受幾年父子親情的宋禎愈加惱怒。
宋禎又在殿中轉了幾圈,終於還是忍不住把左右僕射兩位宰相找來,就這封奏疏表達了自己的意思:“……朕諸子衝幼,未曾長成定性,何敢輕立太子?此書詞意狂率,實不足取,望卿等善加處置。至於儲位,待諸子長成,自有裁處。”
他這樣一說,兩位宰相就知康國公早不在儲位人選之列,其餘皇子又確實年小,便躬身應諾,自去代天子傳達此意了。
☆、第137章 儲位
立儲一事,雖然就此暫時推脫,但卻在宋禎心裡留下了投影。他開始以全新的目光看著三個入學的兒子,延壽年紀最長,性情豁達闊朗,懂孝悌之義,可惜生性跳脫,不夠穩重,又不能潛心研讀先賢奧義,實在有些不足;延福倒是勤奮刻苦,踏實向學,就是太過內向,不善言辭,在大場面上還有些微的瑟縮;延平暫時看來沒有兩個兄長那樣明顯的缺點,可他畢竟才只七歲,很多東西尚看不出,須得耐心查察。
由此也讓宋禎開始考慮繼任之君應有什麼樣的品質,才能完成他為之耗費心血的恢復華夏榮光之大業。
自涼州、靈武收回,西夏又經內亂,如今實力自是大不如前,可西夏民風剽悍,又不乏精兵良將,短期之內自是難以大舉征伐;北遼那邊,蕭太后於兩年前病逝,但因現今北遼皇后仍是蕭氏女,皇帝又性情軟弱,沉迷女色,朝政大權都在蕭氏一族掌握,尚算政務清明,也並沒有可趁之機。
若自己尚有二十年壽數,那北伐收復河套和幽雲十六州之大業,自然責無旁貸,可若是僅有十年,宋禎就不得不多作打算了。
當初自己欲興兵收復涼州、靈武等地,尚且要受到多方勸止掣肘,北伐更是困難重重,一旦起意,那本朝與遼國這數十年的平靜局面必蕩然無存。有太宗皇帝時那一場大敗,朝中不知有多少畏戰畏難、只求偏安之士,屆時必定奮起阻撓。
所以繼任之君,首要的一個品質,就是要有勇武之氣、堅毅不拔,這樣才能不為群臣左右,力主北伐。
當興兵不是問題之時,為君者就要具有另一個品質了:知人善任。同時要知兵法、懂錢糧,能站在高處統籌全域性。
除此之外,還不能自視太高、剛愎自用,更不能好大喜功,走上窮兵黷武的道路。他們大魏國,只要能收回河套地區和幽雲十六州以為屏障,就足夠了。
宋禎把這些事情一一想個清楚,從此更關注皇子們的學業,同時會針對他們的性情進行引導,並有意無意的把自己北伐之志慢慢告訴給了孩子們。
林木蘭雖然察覺到宋禎的改變,卻並沒有想到儲位上去。畢竟宋禎尚在盛年,身體又一向很好,孩子們也確實都小,還不到考慮這個的時候。
而她本是後宮諸人中最知道宋禎想法的人,連她都想不到,旁人更是沒有察覺,宮中一如既往安寧和諧,偶爾掀起的小波瀾,也不外乎是宋禎又寵幸了某個不知名的美貌宮人而已。
時光就在眾人都沒有察覺間緩緩流過,三個皇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