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島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十一章 西行,明末天下1639,武陵島主,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生存下去。

十個河南饑民裡有三到四成選擇了去投奔闖王,剩下的不是在觀望就是在打點行裝。

近來南陽西部和南部都在流傳一個訊息,陝西承宣布政使司按察副使、臨洮知府正在收攏災民西去臨洮墾田,正好途經南陽,如今正在淅川縣城歇腳。

這位張大人麾下有五六萬流民,但凡跟著他走的每日都有兩碗稀粥喝。

“聽聞這稀粥看不清人影,一口下去滿嘴飯粒,還是大碗不是小碗!”

“就是聽說這位張大人規矩大!”

“規矩大咋啦?人家是真給吃的!”

“我打聽的清楚,兩碗稀粥是跟著走的有,但是要入冊。若是肯入營去臨洮墾荒的,按了指印後,一日是一稠一稀兩碗粥,還發一身厚衣裳。”

......

跟著李自成要去拼命,而跟著張守言則是暫時不用,說好到地方還給分田地。

李自成這些天在內鄉聚攏了兩萬人,而張守言這邊則收攏了一萬多人。

十一月間整個河南都在流傳兩段歌謠。

其一是“開門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其二是“一日兩頓粥,北上黃河頭,十畝自耕地,可傳一百年。”

相對而言,張守言的歌謠對饑民們更具吸引力,被大旱折磨了好些年的人們,對不會斷流的黃河源頭充滿了憧憬。

有地可以耕,誰會去造反?

十一月初四,張守言拔營往西北去,船隊改走淅川縣南的河岔口進入南邊的丹水,丹水兩岸密密麻麻的都是跟著張守言遷徙的流民。

麻木了好幾年的百姓,一水的枯瘦黝黑,眼裡也終於有了一絲光。

考慮到很多饑民的身體狀況,張守言一日只走二十里。

走了三日,流民大營才走到丹水中游的蘇家溝,而人數已經從最初的兩萬人增加到了七萬餘。

派到前方荊子口關探路的人回報:“大人,丹水前面水太淺,船隊過不去了!”

張守言站在船頭看向丹水兩岸的河堤,因為連年的乾旱,水面已經降到了離河堤頂部兩丈許。

十一月初七,張守言將所有的船隻留在了荊子口關,帶著人數增加到八萬的流民大營進入了陝西地界。

三邊總督兼撫陝西丁啟睿已經派人在商南候著。

原來是丁啟睿率領新招募的秦軍,奉督師楊嗣昌的命令從華陰進入河南,去鎮壓李自成去了。

張守言聞言笑笑不以為意,楊嗣昌給丁啟睿的命令是在十月初,可他早不走晚不走,偏偏在自己帶著大幾萬流民進入陝西后,他就立即殷勤的率軍進入了河南。

丁啟睿實在是沒錢沒糧食招呼張守言的流民大營,索性直接躲了。

陝西這些年的光景與河南都差不多,只看那些義軍頭領大部分是陝西人就知道這些年陝西的日子是個什麼樣子。

好在張守言根本就沒打算依靠過丁啟睿,大營過了商南之後在商州以南直接轉向西行,準備沿著山陽、鎮安一線筆直的西行往臨洮去。

穿過整個西安府抵達西安府最西邊的黑木峪南端,流民大營花了整整半個月時間。

因為不光西安府,就連慶陽府、鳳翔府的饑民也紛紛向這邊趕了過來。

秦嶺南端腳下,拖兒帶女的流民們已經超過了十萬人!

張守言每日光熬稀粥的碎米糧食就要用掉15噸,他在現代租用的大倉庫裡養了三十多隻野貓,陸陸續續從各地送來的兩千噸碎米都堆積在這裡,老鼠根本抓不完。

這種米批發得越多越便宜,從之前的2700元/噸已經降到了2550元/噸。

這種現代社會用來釀酒和加工飼料的次品糧食,放在明末卻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武牧江湖

流火斜陽

明末:靈氣復甦

勇起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