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退路斷,離腸夢斷鴨江畔
迎風隨飄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8章 退路斷,離腸夢斷鴨江畔,大明:從嘉靖末年開始,迎風隨飄舞,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就是,帶回遼東安置。”
說完都看向李春芳,外交交涉這是你們高貴文官的事情。
李春芳沒有推辭,令各營兵馬收拾行裝,自己去跟朝鮮方面說清楚。
幻想著想說清楚眼下困難,讓朝鮮自己堅持堅持,總歸是藩屬國不可能不管.......李春芳卻是太高看朝鮮人,何為進去容易出去難?朝鮮方面極好的詮釋。
朝鮮王上來就是:“天兵欲棄朝鮮,將朝鮮萬千生民送入倭寇虎狼之口乎?”
“小王先祖世世代代恭順天朝,天朝何忍心見死不救?”
“天兵若離,則江河倒流、日月無光,請天朝莫棄朝鮮,吾等你不寧死不做倭人順民!”
..........
李春芳一陣煩悶:“既如此,請大王移駕遼陽,待天朝戰事平息,再發大兵入朝助大王復國,如何?”
朝鮮王萬般不情願的同意,跟愧對朝鮮舉國人民似的。
可能朝鮮人真是這麼想的吧.........
幾天後一群儒生來攔明軍兵馬,是打橫幅的打橫幅,搖旗子的搖旗子,推出幾個能給李春芳當爹爹的儒生,一把鼻涕一把淚,哭天抹地的求明軍。
那感覺,朝鮮人是秦香蓮,明軍是陳世美那個負心漢渣男。
“老朽知道天朝難處,請天朝把難處放一放,先助朝鮮復國.........”
“朝鮮萬民殷殷期盼天兵到來,今日天兵歸國,只恐天朝盡失朝鮮人心,請天使慎重三思...........”
“我等體諒天朝難處,不妨先擊破王京倭寇,收復王京及全羅、慶尚、忠清、江原、京畿各道失地,到時朝鮮復國,天兵再回國不遲...........”
李春芳:............
楊釗舉起馬鞭子,遭到一陣嘲諷:“敗軍之將,打倭寇沒用至極,打我們到生龍活虎,天朝怎會有你這種大將!”
似是認出是去年宴會上作詩,恭維自己最不要臉的,楊釗乾脆要拔刀。
眾人死死拽著。
李春芳硬下心腸:“天兵必歸國,諸公請自便!”
拔營撤兵,當真不管朝鮮。朝鮮舉國上下惶然,官府跟隨朝鮮王播遷,軍隊跟隨朝鮮王播遷,底層百姓聞知也都棄家跟隨逃離........龐大的隊伍,日行不足百里,除了走在前面的軍隊,與難民潮無異。
快到達平壤了,身後追兵至。
獲悉退路已經被陳翠斷絕,入朝明軍得不到國內任何糧草、軍械、兵員的補充,井伊直虎等振奮異常。兵還是碧蹄館後的那些兵,將還是碧蹄館後的那些將,戰馬、箭鏃、弓弦、甲冑、火藥一應裝備都是和碧蹄館後一樣,要什麼沒什麼。反觀自己這邊,國內有補充,補充不到還能吃明印集團現成的,集團海量金錢砸進去換來的是物資不絕。
那還怕個鬼啊!
井伊直虎大點兵,倭軍兵分三路,關東軍團、九州軍團、織田軍團自王京出,齊頭並進奪下開城,尾隨追擊追上了後隊。倭軍向平民百姓亮出武士刀。
大同江漂滿死屍。
明朝聯軍且戰且走,護著朝鮮王退入清川江以北博川城。因兵力不足只能保住朝鮮王,糧草輜重為此也都遺失了。
內無糧草,外是倭人大軍,絕望的氣息已經到來。
是夜,李成梁悄悄找來查大受等心腹將佐,面授機宜。
“總督提督他們要突破鴨江回到遼東,俺看懸,東海兵馬能斷退路,難保現在遼陽城樓懸掛的是不是朝廷旗幟。況且京師都被圍了,俺們這點人馬哪怕能回到遼東,也免不了再攻打山海關,入關勤王救駕差事.......俺說句真心話,這場仗六萬人死得不到兩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