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風隨飄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8章 金光燦燦大頭貼,大明:從嘉靖末年開始,迎風隨飄舞,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黃金到了,鑄幣廠錢範不能拖後腿,早早預備好,就等黃金下鍋。

明印集團的錢範和中原帝國的錢範大不相同,最顯著的特徵為不是方孔錢。中原帝國是大陸帝國,大陸帝國天圓地方,大陸帝國天地人三才,天子貫通三才,是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三綱五常。明印集團則不同,海上的人耳濡目染信奉日心說,海上的人自由自在,沒有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屁話,去尼瑪的天圓地方,錢就是圓形錢。

麗璐參與設計,自然帶有些濃烈的歐式風格,正反兩面里正面是陳海的大頭貼,與其說是陳海的頭,倒不如說是名美麗的東方女性的頭。陳海願意是把陳祿、李華梅、麗璐等一票人的腦袋都裝進去,但硬幣能有多大?救裝個陳海了。大頭貼底下有文字,是“明印集團”四個漢字和細小的葡萄牙文、西班牙文,誰叫外貿夥伴就這二位。反面相對簡單,一艘踏浪航行的帆船,旁邊有個阿拉伯數字,有“1”的,有“5”的,有“10”的,有“20”的,有“50”的,有“100”的。

這是種嘗試,就像前文說的,以貨幣標註價值為價值,而非以貨幣貴金屬含量價值為價值。

不過考慮到是第一次,還是撿起良心不要太坑,七到九成的含金量,餘下全拿銅填。非常良心。

有金幣,自然就會有銀幣、銅幣,銀幣、銅幣款式大小與金幣相同,區別在於銀幣面額與金幣一致,銅幣面額僅有“1”和“5”的面值。當然了,既然要良心,自然貫徹到底,有倭國、呂宋、歐美的金銀銅兜底,明印集團啥也不缺,貨幣含量都在七到九成,而且不摻一絲鐵。

想到宋代發明的鐵錢和鉛錢,陳海就心有餘悸。

“金幣要5萬枚,銀幣要10萬枚,銅幣的話........也暫定10萬吧,先投入進市場觀察,根據具體情況投入。”

麗璐拿小本本記著:“大姐,兌換比例呢?”

陳海想都不想說道:“1:10:100,1枚金幣換10枚銀幣換100枚銅幣,兩個“5”元面額的銅幣能換一個“1”元面額的銀幣。”

麗璐又問:“除公司內部,對外交易上呢?”

陳海道:“想交易的必須拿新幣,集團只認新幣,到銀行兌換,十足十不虧稱的1兩白銀換一枚“1”元的銀幣。”

麗璐提醒道:“大姐,這樣交換的話會導致銅幣價值提升,通貨膨脹物價上漲的。”

陳海一句話點醒麗璐:“我就是要通貨膨脹。”

聰明的麗璐立馬想到三點,其中重要一點:金融掠奪。新幣的推行不是侷限在明印集團內部,如果只是在內部,提升貨幣價值必定導致物價上漲,原來1個銅錢的饅頭現在成1個銅幣,在原來可以買100個;所有人持有貨幣都升值了,但生活成本上升,會造成貧困。而不侷限在內部,流行於外,就比方說大明,1兩白銀1000枚銅錢,1元銀幣10元銅幣,乍一看交換比銀幣不行,但是1元銀幣是1兩白銀,在明印集團不值錢的銀幣,在明國能變成五口之家三個月的開銷。好比一個明印集團窮逼員工在明國是有錢人。購買力是極大的增強。

並且金融掠奪不似刀兵掠奪,刀兵掠奪見血要命,金融掠奪潤物細無聲。可能會有明國商人發現問題,然而明國的官員嘛.......就那幫科舉考試卷出來的豬頭,下輩子也想不明白。

麗璐可以想象到自己幣一出,換來明國人一輩子辛勤勞動收穫的實物,心兒那叫一個美。

美過了,麗璐又想到一個問題。

“大姐,集團內部的員工、家屬手裡還有較多的老式錢幣,這些舊錢勢必要收回來,那麼新舊錢兌換比.........”

陳海生生壓下上面1:10:100的兌換比,話到嘴邊生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狂野北美1846

葡萄無牙

大宋:兩個月後穿越,線上急等!

雨景天

大明:從嘉靖末年開始

迎風隨飄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