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明嘉靖45年
迎風隨飄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章 明嘉靖45年,大明:從嘉靖末年開始,迎風隨飄舞,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萊、薩摩、尾張、關東來回跑,低買高賣,出售廉價稻米與不廉價蔗糖,還有各種海洋魚類、貝類的肉乾,沒兩年就發了財,成立“翠慶米業”公司。往後不斷收購海船,規模逐漸增大。
過了中午,盯著船開始卸貨,徐慶離開港口區,輕車熟路在獅球城下的商貿區閒逛,看遍玲琅滿目的商品,心裡在思索改行的事兒。食品行業是生活必需品,能賺錢但不能賺大錢,現在集團發展日新月異,依靠在集團旗下的各家公司身價一日一漲,要是在黃金髮展期落後,那可就徹徹底底落後了。
那麼該換哪條賽道呢?
走著走著,徐慶看到一家賣歐式烘培食品的門臉........
下午3點左右,張有腳4船的棉花、生絲卸下,等待許久的王月立刻安排裝貨。碼頭上苦力多如牛毛,但等待卸貨的船隻也很多,故而多等十分鐘,算是等來一支提前預約好的卸貨工。
“王班長,辛苦辛苦,咱們同姓,五百年前是一家........你拿好不要推辭了,買幾口酒吃。”
“嘿,俺遇過十幾家,單就姑娘你會做人,承您情,謝了。”
吭哧吭哧把貨物裝上車,車皮上都刻著“沈記綢布莊”字樣,王月又自掏腰包給隨行人買些便當和碎嘴零食,隨行人念著好,趕著馬車離開雞籠港。過淡水鎮不歇,穿過鶯歌隘口,上到水泥鋪設的高速公路,一路狂飆,趕在下午6點太陽落山前在大肚下高速進鎮。
大肚城還在,不過城下的聚落已經完全沒有大肚王國的影子,鎮子四四方方,鎮內有飯店、有住所、有手藝人.......養活這些人的,是大肚城的Gdp主力——紡織工人。
陳海有三沈,沈一石、沈四亭、沈門。救沈一石是戰爭的導火索,當戰爭爆發後二沈自認為陳海會被官府剿滅,有意搞失聯,想跟陳海撇清關係。故而天津條約傳到浙江,二沈後悔的不停大比兜,花費巨大代價和海量資本,三沈合資開綢布莊,沈一石佔大頭。
陳海對沈一石相當好,尋思反正地皮多開發不完,就跟沈一石籤合同,把大肚委託給他。經歷改稻為桑、伐明戰爭的事情,沈一石接受陳海資本轉移的提議,把公司、工廠、車間、技術工人全部產業安在大肚,讓大肚走起單一的紡織業。
王月是沈記綢布莊的一名資深採購員,月工資能有50兩那種。匆忙將原材料送進倉庫,趕緊打卡下班回家,填煤燒水做飯。
飯做好,與她相依為命的女兒放學剛好到家。
“娘,俺回來了。”
“洗手吃飯。”
王月端上熱氣騰騰的肉菜,白花花的米飯就著,女兒狼吞虎嚥吃著。
“慢點吃,沒人和你搶。”
“巧巧,今天學堂女先生教什麼啊?”
“教數學。”
“不教聖人言?”
“只帶俺們過遍《論語》,就不教了。”海巧說道,“孃親孃親,俺長大了想當海員。”
王月問道:“為什麼呢?”
“當海員可以坐船去大陸,可以去看一眼爹爹。”
王月聽到瞳孔裡沒了色彩,她真的好想忘記海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