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二戰大明——義武奮揚,跳梁者雖強必戮!
迎風隨飄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0章 二戰大明——義武奮揚,跳梁者雖強必戮!,大明:從嘉靖末年開始,迎風隨飄舞,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朝鮮王朕之子也,朝鮮國太祖所封,世代恭順中國,朝鮮中國之孝子也,倭人中國之逆子也!朕為中國之長,於逆子,自當行家法!”嘉靖皇帝說著說著,忽然一種感覺上來,那是一千多年前的漢武帝,那句耳熟能詳的臺詞脫口而出。
“義武奮揚!跳梁者雖強必戮!!!”
皇帝拍板,明軍迅速行動。首先是指揮官上,大學士李春芳走馬上任,出任平倭經略使;遼東總兵楊釗任平倭總兵官,提督遼東、薊州、宣府、大同、天津、保定諸鎮平倭兵馬。
兵部抽調遼東兵3萬、薊州兵2萬、宣府兵2000、大同兵3000、天津兵2000、保定兵3000,共計馬步軍6萬人。
因鎮壓農民起義,戶部已經用掉了200萬兩。皇帝要求派兵入朝,趙貞吉咬咬牙,撥出500萬兩軍費。
兵馬集結需要時間,故而李春芳先行一步,出山海關進遼陽城,匯同遼東巡撫、遼東總兵、朝方代表共商對策。
商量的結果完全不理想,總兵楊釗甚至覺得朝鮮人得了失心瘋。問入朝倭軍有多少人,朝鮮代表答不下幾十萬;問平壤城有多少倭軍,統兵將領是誰,朝鮮代表答應該有三五千人,敵方大將可能姓源,也可能姓毛........
看著再問下去要哭出來的朝鮮人,李春芳擺了擺手。
別問了,問不明白了,咱們自己探查吧。
幾天後,遼東副總兵祖承訓便領著李督師和楊提督的軍令,點出3000騎兵,先行跨過鴨江,向平壤前進。
途經義州,朝鮮王激動的跟孫子似的,出城十里相迎。聞知祖承訓任務在身,朝鮮王大手一揮,孤身側還有2000精兵,各個長跑健將,祖將軍拿去用。
祖承訓謝絕好意,說大王你需要護衛。朝鮮王連連擺手,深情的表示,上國天兵已至下邦朝鮮,本王安全滴很,還用護衛什麼。
祖承訓就掛著2000朝鮮步兵前進,雖然朝鮮將領一再表示倭軍很厲害,但老祖很不屑。
倭軍厲害?你是指白江口嗎?打不過是你自己廢物,看我高階操作。
兩三天行至平壤北方安州,遭遇毛利軍熊谷信直隊,一戰擊破,四散奔逃。
祖承訓更加不屑,督兵攻向平壤。
毛利輝元那邊從熊谷信直處得到情報,瞬間感覺有十座富士山壓在心口上,即將窒息。他三叔小早川隆景到是不慌不忙,給自家大侄獻策。
“家主,明軍戰力雖然強悍,但都是騎兵,步兵全是朝鮮人,不堪一擊。騎兵在野外非常厲害,即便父親尚在,野外合戰難免敗北。今我軍據守平壤堅城,明軍騎兵攻城,我軍籠城合戰,還能有不勝的道理?家主不妨開啟幾座城門放明軍進城,城內街道擁擠,騎兵隊施展不開,我軍在街道兩側埋伏鐵炮足輕,射殺明軍,這樣一定能取勝!”
毛利輝元有些猶豫:“這樣真能取勝?”
二叔吉川元春開口:“同樣都是明軍,陳海公可以戰勝,憑什麼我毛利家的武士不能戰勝?”
一說這個,毛利輝元不困了,當即同意。
毛利軍減弱城北普通門、七星門處的兵力,在街道兩側房屋佈置大量各種型號火繩槍,竟等明軍到來。
祖承訓一路急行,下午時分抵達平壤城下,旦見北門城樓兵力單薄,城門又沒來及關閉,便稍信朝鮮人給出的情報。於是縱馬揚刀,親率騎兵衝入城中。
朝鮮步兵趕忙跟進。
祖承訓騎兵進入城中,果然因街道狹窄導致騎兵行動不變。意識到不妙,老祖正欲後隊變前隊撤,突然一陣陣法螺號聲響起,屋頂鑽出無數倭兵,手持火槍火燒已經點燃。就聽得彈丸不絕,白煙繚繞,人喊馬嘶,槍聲不息。無數明軍騎兵中彈落馬,無數明軍戰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