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二戰大明——小小倭奴,欺中土無人乎!
迎風隨飄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1章 二戰大明——小小倭奴,欺中土無人乎!,大明:從嘉靖末年開始,迎風隨飄舞,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津鎮麾下在東南多立戰功,徐海王直盡皆瓦犬,能讓妖女吃些苦頭,鼎鼎大名老夫雖居京城,也聞名已久。今番征戰平壤,老夫一睹天津鎮精兵強將風采。”
史孺開口:“督師這話俺看聽不得,按率麾下兒郎殺得蒙古韃子狼奔豕突,莫非汙了督師耳朵?!”
李春芳眉頭一皺,遼鎮將校未免跋扈了,卻未發作。
“追擊倭寇擴大戰果,尚需遼鎮精騎。”
史孺冷哼一聲,衝著吳惟忠大聲罵句小赤佬。
..........
計劃議定,明軍出擊,朝鮮王聞知相送。
“以寡人守國無狀,貽念皇上致使大人遠事征伐,寡人雖剖心腹,安得報此天地罔極之恩。”
李春芳彬彬有禮笑答:“皇上天威,國君洪祚,此賊自當殲滅,何為謝。”
見李春芳非常輕鬆,朝鮮王懸著的心本應放下,可看到祖承訓........朝鮮王還是覺得多說兩句。
“小邦一縷之命,唯系大人矣。”
我這條老命在你手上,千萬別演我了思密達!
李春芳拱手道:“既承皇命,何所辭死,天兵既至,何所不復。”
放心放心,我是文人士大夫,不是武人那幫臭丘八,我靠譜的很。
朝鮮王登時喜上眉梢,與李春芳行了茶禮。又與明軍二總兵八參將十六遊擊見禮,說著同樣的話。
“皇恩罔極,無以為喻,小邦存亡,唯系諸大人。”
楊釗代表大夥道:“貴國世效忠貞,無故兵隳,皇上遣俺等來救,先復平壤,次復王京,至於釜山,蕩盡倭奴而已。”
見禮完畢,9月5日上午,明軍進軍平壤。
再說平壤這邊,毛利輝元有先前和明軍交手經驗,雖然獲勝交換比還說得過去,但看雙方死多少人是外行行徑,身為沉年爛仗的內行,毛利上下十分清楚明軍戰力有多麼強悍。
但想要毛利家上下把平壤吐出來跑路,門也沒有啊!虎口奪食搶來的東西,寧可自己不行被搶走,絕不能丟棄!
況且毛利兩川什麼身份,身為堂堂軍略大師大江廣元之後、山陰山陽兩道第一軍略家毛利元就的親子親孫,自有傲骨。不就是明軍嘛,來啊,咱倆碰碰!
毛利家上下使出渾身解數,吉川元春在牡丹山築城防守,並帶走毛利家僅有的3門重炮,毛利精兵強將進駐各門,犄角之勢迎戰明軍。
9月10日,明軍抵達平壤城下,在平壤與牡丹山之間建立營寨,構成一個等邊三角形。
參將麻錦實地繞城觀察平壤,東南兩面臨大同江,西面地勢平緩但有懸崖,夜裡行軍不知情必然會有失足的,北面不用說,牡丹峰真高。
當夜毛利軍500人來偷襲,被明軍哨兵發現殺敗,獲首60級。
次日一早,吳惟忠率本部兵馬出寨,大張旗鼓進攻牡丹山城。吉川元春站在大櫓上觀察,見明軍兵少,卻氣勢洶洶,當即明白明軍是在試探,便嚴令炮兵沒有命令不得開炮。吳惟忠率隊緩緩靠近山城,因毛利軍佈置許多拒馬緣故,明軍將士需要挪開遮擋物才能前進。而拒馬又剛好處在百步內,一見明軍進入,出丸上火繩槍齊射,但都被藤牌擋住。
吳惟忠見狀緩緩後退脫離戰鬥。
吉川元春看見,命令家中猛將一門眾吉川經家率領3000人追擊,看看能不能佔到便宜。
吳惟忠見身後有倭兵追趕,冷冷一笑,繼續後撤,邊撤邊棄數十面藤牌、兵器、佛郎機銃(火繩槍),倭兵爭相搶奪戰利品,根本不鳥吉川經家的阻止。
大櫓上吉川元春看到,立馬意識到是中計了,不慌不忙派出2000兵去接應。
果不其然,吳惟忠見倭軍陣型亂掉,一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