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風隨飄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3章 二戰大明——舟山烈焰握先拳,大明:從嘉靖末年開始,迎風隨飄舞,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福建方面換翠花上。福建多山,集團裡公認擅長山地戰的也就翠花了。蓉蓉那邊除了牽制浙江明軍,還應新增羽翼松江、蘇州、長江入海口的任務,俺方才簡單算了算,明軍水師如能全殲,二艦隊力量便不會分散,能加強蓉蓉的力量。”

陳海認真聽完,開口:“我原則上同意,但臨陣換將,沒問題吧?”

陳祿點頭:“沒問題,只在沿海牽制,打不過也能回到海上。”

“好,那便陳蓉領浙江軍,陳翠花領福建軍,陳藍領廣東軍。”

陳海又問:“一到十軍呢?”

伴隨庫存火炮、手雷的激增,以及濟州島源源不斷提供的精良戰馬、優秀馱馬,還有攻滅武田家靈光一閃啟用的穴地攻城戰術,陳海對女軍進行軍改,在原有編制上添設騎兵、炮兵、擲彈兵和工兵單位,讓女軍對敵打擊能力進一步加強。

營都隊三級依然不變,從師一級開始,在原有前後左右中基礎上,每師增設擲彈兵一營,編制與普通步兵一樣400戰兵100輔助;增設工兵一營,營下設左中右各一都,都下面是100人,裝備是工兵鏟,全營滿編300人。加上師直屬的傳令兵、偵察兵、後勤保障兵,每師滿編3500人。

雖然工兵營和普通步兵營待遇薪資一樣,但陳海非得堅持女軍編制無男兵,而姑娘們隨著明印集團建立心氣兒也高了,不願意進跟輔兵雜役一樣的工兵營。種種緣故,為工兵營能滿編,只好拿士兵將校的素質去換了。

軍一級,原有前後左右中五師,增加軍直屬騎兵師、炮兵營、獵兵都,三種單位編制如下:

騎兵師:每名騎兵有戰馬1匹、馱馬1匹、騎乘馬1匹,裝備板甲和鉑形盔,武器是精鋼馬刀1柄、騎槍1柄、騎兵手槍3把、投擲手雷5顆及相應彈藥。每都有騎兵150人,三都一營騎兵450人,三營一師騎兵1350人;另有輔助兵一營450人,有騎乘馬1匹、馱馬1匹。總計1800人,馬5200匹。

炮兵營:每都配有12磅炮1門,或臼炮1門,配有霰彈、葡萄彈、實心彈若干,牽引車1門,馱馬3匹。每都有發炮手2人,校正手(都頭)1人,輔助兵9人,共12人。各炮兵營下屬火炮數目不等,所屬都數量亦不等。

獵兵都:全都人數100—150人不等,未配甲,只裝備燧發槍,不過是進行人工手動刻膛線的燧發槍。獵兵都全是神射手,也可稱狙擊排。

上述編制並非每一軍均如是,單以實際情況有所增減,或因兵員、裝備、職責等原因乾脆不設。

就以明印集團旗下最棒的第1軍為例:前後左右中5個步兵師1萬7500人,直屬騎兵師1800人,狙擊手120人,配有野戰火炮27門、攻堅臼炮12門468人,總計1萬9888人。算上軍屬文職人員,足額2萬大軍。

而福建軍就不同:左中右三師9300人,軍直屬只有炮兵營,有野戰火炮5門、攻城臼炮7門,全軍上下不超過萬人。

用熟悉的詞彙來概括,前者是陳海的甲種軍,後者是陳海的乙種軍。

原計劃打算在軍一級設有參謀部,只因有經驗的軍官數量稀缺,故而作罷。

陳祿回答問題:“已有編制已經滿員,軍官士兵磨合完畢,具備與明軍精銳野戰戰勝的能力。”

陳海又問:“我的騎兵軍呢?”

騎兵軍是唯一的單兵種軍種,軍長是陳宣嬌,編制和軍屬騎兵師一樣,不過區分了輕騎兵、重騎兵和龍騎兵。其中重騎兵裝備有所不同,首先是2匹馱馬、1匹騎乘馬和3匹戰馬。裝備上內裡貼身穿軟甲,也既布面甲變種;中間是一層扎甲,甲片長到裙甲護住膝蓋;最外是板甲,護住身體軀幹和手臂;大臂與小臂間由鐵鏈連結,可以自由活動手臂不受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黑蓮花嬌養守則

十六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