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早做長遠的準備
迎風隨飄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9章 早做長遠的準備,大明:從嘉靖末年開始,迎風隨飄舞,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外加火炮太貴了,彈藥都需要錢,三磅炮用於海戰,和肋雞......雞肋一樣。”
陳海沒有反駁:“的確是我操之過急了。”
“我建議採購火繩槍,倭人的火繩槍原理上和葡萄牙王國火繩槍差不多,我看姐妹們使用挺習慣的,可以多買點。”
陳祿表示同意:“俺支援,倭人的戰船便是仗著火銃多,排的密,中短距離齊射,當時就在這片海上,咱們吃了大虧,不少姐妹離去........”
“買!”陳海不廢話。
“還有,盔甲上我同樣建議購買,在歐陸的戰場,一副好的盔甲可以擋住鉛彈攻擊,我們現在的盔甲太少了,未來會吃虧。”
陳海點頭:“或者我該去金陵,綁點工匠過來。”
陳祿不由得提醒:“就算有工匠,俺們沒有鐵料獸皮,同樣白瞎。”
陳海稱善:“卡在大員島了........”
“話說回來,我一直沒問,島上種植的水稻收成怎樣?”
陳祿慘淡一笑:“大姐,你還是別問了,杯水車薪。”
“行吧,到大員島上再種。”
大員島,大員島,大員島啊!
拖到很晚回去休息,次日早上起床去打飯,看著碗裡的米湯,陳海陷入沉思。
她想起了牛奶,也由牛奶,聯想到很多很多。
說一千道一萬,準備這兩個字她唸叨無數回,但真的準備充分了?前期開墾所需的各項準備,哪怕是稻種農具需耗費一個季度的,充其量不過是眼皮子前的事情。再遠的準備,有做嗎?做過嗎?
陳海透過牛奶想起奶牛,進而想起乳製品,能夠增強人的體質和抵抗力,讓人更加強壯。佐證莫過於上輩子的小鬼子,個頭是民族平均升到一米七,重要性不言而喻。
故而奶牛從哪裡來?明國國內引進?陳海淺薄的歷史並不知道明國有無專門奶牛,即便有,就這海禁的現實,沈一石不是神仙。
近的路線斷了,遠的陳海到知道荷蘭的奶牛和粉豬,這要引進價格指定不菲。
除奶製品,民生方面肉類蛋類豆類同樣不能少。大豆好說有種植的,自己種或者買;肉挺困難,或許能在養豬上加大投入力度;蛋就抓瞎,要靠母雞一個個下,難道擴大養雞廠?優勝劣汰?
想到此,腦子思維拉不住。匆匆幹了發燙的米湯,帶著心口的熱乎狂奔回房,拿起紙筆沾上墨,逃命一樣的將思維記錄紙上。
民生方面:肉蛋奶大豆,引進奶牛和乳製品製造技術。
軍事方面:挖掘煤炭燃料,挖掘鐵金屬礦石,冶煉鋼鐵,一座能製造槍炮、冷兵器及甲冑的兵工廠。
海洋方面,一座配套齊全的造船廠是剛需,要有大量且充足的船匠,經驗豐富的設計師..........
左思右想,把養馬場和騎兵也寫上,早晚用得上。後面則是一長串有的沒的蒙古馬、伊犁馬、頓河馬、夏爾馬、安達盧西亞馬、阿拉伯馬、馬瓦里馬...........
在食堂聽說陳海突然發抽跑回住處,陳祿和麗璐起初沒在意,直到過了一個時辰,得知陳海還沒出房門,她倆這才聯映登門。
來得正是時候,陳海大腦累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