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埃及困境
迎風隨飄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5章 埃及困境,大明:從嘉靖末年開始,迎風隨飄舞,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紅海博弈後,機緣巧合下麗露往蘇伊士運河裡塞了根釘子,眼下這根釘子除有3700東北亞虎士外(索倫兵多出百人),另有因李如松武力慕名而來投奔的貝都因、埃及、柏柏爾等族勇士3000人,總計6700的兵力。
根據條約協議,李如松有數千兵,奧斯曼方面也要有相同數量的部隊。當隨著明印集團調動部隊,空氣中充滿火藥味後,奧斯曼軍第一時間往蘇伊士增兵至萬人,構建營壘堡寨做堅守狀。
蘇伊士因兩支武裝而一分為二,雙方以原提姆薩赫湖為界,南段航程由李如松控制,北端航程由奧斯曼軍控制。因由蘇伊士南端向開羅進軍,一無固定可靠交通路線運輸補給,二又有穿黃沙過戈壁的風險,是故朱貴貴元帥與楊蕊萌副帥齊名下達軍令,命令李如松務必不惜一切代價拿下蘇伊士北端,既打通航路,亦打通尼羅河三角洲流域向開羅進軍路線。
李如松召集眾將,除費英東、扈爾漢二將巡防守備哨探軍機外,餘下李寧、哈赤、花柱、額亦都、何和理、安費揚古具在。另有李如松所提拔的朝鮮人樸在瑀、遼人女將尚元貞,及投奔的貝都因人漢姓李黑、柏柏爾人漢姓李東、埃及人李本阿尤,總計大將十一員分列左右,虎背熊腰威武堂堂。
李如松出示軍令,便問北面軍情,堂下首席大將哈赤出班言道:“主子,北面奧斯曼人如縮頭烏龜般,連續數度輸送兵馬,兵力自比咱們多出許多,卻是起土築寨修堡,挖坑挖溝設陷阱,全無野戰廝殺的打算。彼輩沿水道立寨,於兩岸分設費丹、拜拉赫、東西坎塔拉、卡卜、提納、拉斯伊、東西塞得九座堡寨,又學咱們設烽火臺,各留兵駐守。”
李如松聽罷面色一沉,對方兵力和自家相比只多不少,雖然分了九份有各個擊破的可能,但畢竟是攻堅戰,攻城為下呀。
哈赤話音落下,見著李如松臉色,額亦都大大咧咧出班說道:“主子莫憂,女軍火炮犀利,一炮所致糜爛千里。請女軍艦船入水道,向兩岸打炮,管教敵軍堡寨皆如齏粉。”
“不妥,女軍艦船是不會進來的。”李如松搖頭道:“航道狹窄而軍艦身軀龐大,若我用兵,只需火船一燒,必將損失慘重敗北。女軍軍艦動輒上萬銀子的價錢,一艘軍艦比一支軍還要金貴,哪敢輕擲。”
“主子所言極是!”
堂外傳來洪亮一聲,眾將定睛看去,是扈爾漢回來了,還似捏雞仔般提個人,眼眶青腫嘴巴漏風。
扈爾漢道:“稟主子,奴才帶人去到費丹城寨哨探軍情,那城是偷學咱們築的環子城,又仿效倭人把烽火臺做天守閣。主城居正中,臨河道一面築炮臺城,特選航道狹窄處布炮,兩城共用一圈牆垣包裹,有兵千五百人;主城之南又築小城,有兵五百,使甬道相連。”
李如松問道:“牆高多少?”
“小城牆垣及腰高,大城牆垣堆土為牆,目測三米有之。”
李如松捋須沉吟不語............
花柱突然出列道:“主子,敵兵不過才兩千人,不足為懼,奴才願為先鋒,奪了這鳥城!”
李如松搖頭道:“三米土牆雖不高大,然升高三米能稱得上居高臨下,我軍與之交戰射需仰射攻需仰攻,於我軍不利。待我修書一封,請朱帥楊帥調撥一支炮兵來,再戰不遲。”
哈赤聞言本欲出聲,可左一想復右一想,越想越覺於己不利,於是開口道:“主子,奴才有一物什,或可稍稍彌補咱們劣勢,無需勞動女軍火炮助戰。”
李如松詫異道:“你有什麼物什?”
哈赤從懷中掏出一份圖紙:“稟主子,此名盾車,可按此打造,於車前厚木板包覆牛皮鐵皮,這樣製成的盾車“小磚石擊之不動,大磚石擊之滾下,柴火擲之不焚,彈丸箭鏃射之不能透”,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