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九十七章 鐵錘砸核桃,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九十七章鐵錘砸核桃

沒錯,黃河水師。

在趙庸看來,這簡直是在變魔術一般的。

無他。因為千百年人類居住,以及源源不斷的砍伐之下,大部分北方山巒全部是光禿禿的。太行山是這樣的,呂梁山也是這樣的。而陝西山西的大木,在宋夏百年戰爭之中,就已經消耗殆盡了。

否則也不會有大量泥沙被衝到下游,以至於有地上懸河。

而黃河下游,潼關附近,有大名鼎鼎的砥柱中流。特別影響航運。還有壺口瀑布,從下游將船隻航行到上游幾乎是不可能的。只能當地造船,因為大木的原因,當地的船隻都很小。不過是渡船而已。更多的想都不要想了。

而北軍所控制的黃河河段,不過是後世黃河內蒙古段的一部分附近更沒有什麼林業資源。這種情況下,北軍怎麼可能造大船?

但問題是,他的確看見了北軍大船航行在黃河之上。

數量不多,不過十幾艘,船隻也不大,也就比當地渡船大個兩三倍,上面還有各種火炮。並沒有重炮,但是足以橫霸黃河上游了。

讓山西南軍根本不可能越過黃河向西。

趙庸不知道,這就是鐵路的作用。

旅順造船廠直接將現成的船根據火車車廂大小分解成為不同的零件。從營口開始,將零件用火車運輸到東勝衛。

這然後在東勝衛讓旅順造船廠合格的技術員,重新組裝起來。

當然了,這種組裝對船隻的整體結構是有一定的影響的。在這種情況之下,這些船隻不能放重炮的,一開炮很可能將自己給震斷了,這就鬧大笑話了。只能安排一些小炮,甚至步兵炮都不能用。

這些船在大海上,就是活靶子吧,甚至不用打,在大海的狂風暴雨之中走上幾圈,自己就會沉了。但是奈何這裡並不是大海,是黃河上游,他要面對的地方,根本沒有什麼火炮,不過是一些渡船而已。

就已經足夠了。

於是,榆林城中最渴望的援軍就這樣止步黃河。甚至趙庸還要擔心另外一個可怕的事情,那就是當北軍拿下榆林之後,敵人會不會從陝西進攻山西。

如此一來,趙庸只能沿著黃河佈防。

只是如此一來,山西方面就是一點機動兵力都沒有了。

沿著黃河,內長城,太行山防線,延綿數千裡,縱然有很多地方都是山勢阻隔,是天然防線,但是看住這麼長的防線,山西兵力也用盡了。但是不防又不行。

山西如此尷尬的情況,讓趙庸也不由的多想了一些,不是別的。就是自己的未來。自己難道真跟著南京一條路走到黑嗎?

------

趙庸還有功夫思考自己的未來的。而宋晟已經沒有這個心思了。

“轟”的一聲,一顆炮彈砸在城頭之上,磚石亂飛。很多地方,成片的磚石掉落,露出了裡面的夯土。

洪武年間的建築水平是值得肯定的。即便是在巨炮的轟擊之下,榆林城還在頑強地聳立不倒。北軍佔領了所有的外圍營地,三面合圍,不分晝夜,也不分重點,轟擊城牆。

或者說,並不是北軍不分重點。而是北京火炮太多了。

從後方調過來的重炮數十門,各軍所裝備的步兵炮數百門,還有其他亂七八糟的大炮,聚集起來,數量幾乎覆蓋了整個戰線了。畢竟炮兵佈置也有講究的。

火炮發射陣地,火藥存放處,等等地方都要。而且彼此之間也要間隔一段距離。畢竟,雖然何夕一直將防止軍中火器炸膛作為頭等大事,甚至為了這一件事情,還在很多地方進行了退讓的。

但是有一件事情何夕也不得不承認。

火炮炸膛的風險始終存在。

這是因為技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奮鬥在大明

名劍山莊

凰後萬萬歲

夏蓮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