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章 龍州趙宗壽,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因,就是大明對西南土地的強力壓制。
歷史上,大明對西南土司的戰爭一直持續的。雖然大局上沒有什麼問題,但是反反覆覆一直在用兵。甚至野史之中,朱允炆逃亡在西南,這個判斷,並非沒有原因的。最大的原因就是,靖難之戰的時候,西南其實有大量兵力沒有動用,一方面是朱棣拋棄一切,百戰南下,堪稱有J進無退,太快了。根本來不及從西南調兵。
其次,就是即便調兵,也未必能調出來,西南土司各懷鬼胎,山高路遠的,對大明的尊重也是相當有限的。
而今卻不一樣了。自從傅友德徵雲南開始,大明甲冑在何夕的主持之下,更新換代,即便西南氣候潮溼,鐵甲,兵器,鋼弩,都是壞的快,但是而今大明在這上面的財大氣粗,足夠用一個,扔一個,還有剩餘的。
這種情況之下。
對西南土司的戰事,都是落花流水一般,各方土司都瑟瑟發抖。不敢亂來。朝廷對有關於土司的行動,也更加強硬。
如此,也有利有弊。
有利,就是西南兵事少了很多。弊端就是土司與朝廷的矛盾,並沒有解決,而是被壓制下去了。
朱允炆對龍州事件的處置,就是在這種大背景下的一個縮影。
趙宗壽知道南京朝廷的命令之後,立即從龍州逃走,自然去了相熟的土司哪裡。只是,朝廷對他的追索很急。他與這些土司的情分,建立在他也是土司的前提之下,他才成為朝廷的通緝犯,龍州土司也換人。情分用盡之後,這些土司最多不向朝廷舉報他,但也不會留他了。
如果沒有變故,趙宗壽只能在土司之間轉折逃亡,或者從此放棄一切隱姓埋名。但是變故發生了。
那就是河間之戰。
河間之戰前,西南土司對北京根本不正眼看,在他們看來,北京不過堅持一兩年就會完蛋的,看那麼多做什麼?
但是河間之戰,改變了他們的想法,他們很多人看似正視北京的存在,更是對南京的存在,多了一點其他的心思。
畢竟,大明朝廷將西南土司壓得喘不過氣來,很多土司動輒得咎。雲南沐家,廣西楊文,貴州顧成,放出去也都是赫赫有名的存在。
他們的威名都建立西南土司很多家族破滅之上。
說西南土司們沒有心懷怨念是不可能的。特別是麓川土司,都勻土司等等。好些土司他們沒有做出反應,不是不想,是不敢的。
但是這短短兩年,朱元璋死了。這讓這些土司鬆了一口氣,朱元璋這個人,只要有一口氣在,他們都不敢亂來,然後忽然發現大明分裂了。
這已經是好訊息了。
隨即,又有南京戰敗,從湖廣抽調兵力的事情,對他們來說更是利好。
畢竟,湖廣是西南的後盾,湖廣兵直接參與到貴州與廣西的作戰之中,也是常有的事情,甚至湖廣衛所長期在廣西作戰都形成了輪換的制度。
湖廣兵力減少,讓西南土司敢用更大的底氣說話了。
所以,這些西南土司有些家,有心觀望河北戰場。與北京方面有些接觸,參與對南京朝廷的進攻什麼的。那都是後話,最少先接觸一下,知道一下彼此的存在。
才能談然後。
至於派誰去?
西南土司也不敢太明目張膽的。畢竟,東窗事發了,說不定南京降罪,也不好招架。如此一來,趙宗壽就出現在他們的人選之中。
趙宗壽離開了他們立即被南京抓拿,他沒有其他選擇。
至於趙宗壽與常茂之死有關係,而朱雄英與常家有親,這對西南土司來說不重要,他們與北京合作,在如此大事之前,區區一個紈絝子弟的生死,又算得了什麼?
如果朱雄英連這一點輕重就不知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