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九十七章 民主本身,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弊來衡量,得失來分析的。從而得出某人決計不會做某事,而理想主義者是不一樣的,他們有自己的自洽的價值觀。很難用世俗意義上的利弊得失來衡量,一件事情需要付出很多代價,乃至於自己的性命。在尋常人是萬萬不會去做的事情。
或許在理想主義者面前,他們卻心甘情願。
這讓朱雄英很難明白的地方。
也許永遠也不能明白。
雙方思想上的隔閡,導致對對方行為難以判斷,朱雄英只能往最壞的地方想,他只能忍下自己的不快。說道:“具體怎麼辦?”
只是朱雄英內心深處已經下定決心了,一旦大事已定,一定要將何夕給踢走。
朱元璋朱標朱雄英朱允炆,本質上是同一類人。他們都是政治生物,權力是他們的生命,朱元璋如果不是要死了,他或許也不會如此灑脫。
同樣的問題,朱標做不到捨己為人,做不到放棄自己手中的權力,去推進何夕所謂的新法。只是同樣的問題,朱標心中寬仁,他也不忍心讓百姓過得更好的善政,得不到推行。
這種內耗,讓朱標走上的絕路。而朱允炆從來不知道這些,他所做所謂本質上,不過是鞏固自己的權力,依靠對權力本身的渴望來運作。而朱雄英最為矛盾。
一方面,他已經卷進入改革的滾滾浪潮之中,青春熱血讓朱雄英很支援這些改革。另外一方面作為一個皇帝,享受過權力帶來的好處。
朱雄英也越發被權力異化成為權力生物,權力就是他的生命,可以死,但不可以失去權力。因為失去權力之後,只會生不如死。
而在這一刻看清楚了何夕改革的本質,新體制之中,對皇帝限制太多了。雖然說歷史上,要一戰,才打掉了所有的皇冠。但是法國大革命已經將皇帝送上了斷頭臺。
當然了,朱雄英因為看過未來的歷史,他知道對抗歷史洪流是不對的。朱雄英也沒有想過將時代扭轉過來,只是,朱雄英看重的是權力本身,而不是皇帝。
不要說進入工業時代就沒有獨裁者了。
只是朱雄英還沒有摸到未來的帝國皇帝該怎麼做而已。
只能說,時代發展太快了。朱雄英想要讓時代發展得慢一些,來等一等的他們的皇帝。
何夕說道:“臣想來想去,沒有辦法還是選擇議會制度吧,從北京遼東河北等地選拔一批人,在北京召開大會,商議此事。我有幾個方案需要與這些人通通氣。商議一二。不過一切的前提是,給予議會足夠的權力。”
雖然何夕不想承認,但是不得不承認,議會這東西是一個相當偉大的發明。他代表著,社會上下層一個對話的通道。在此之前,封建王朝,幾乎每一個朝廷都在說廣開言路。但是實際上,卻不是那一回事。普遍百姓,民告官,必須九死一生走上一遭,才有資格。
即便有登聞鼓等東西,下層民情想要上達朝廷,也是非常難的事情,如此一來,親民官才最重要。因為親民官是明白底層百姓是需要什麼的。
不過,何夕提出的這個議會制度,本質上是一場錢權交易。有錢的人透過錢,購買到在上層發聲的機會的。同時讓上層明白,這一群最有活力的社會人士的思想傾向。好進行統戰工作。不至於讓這些人走到朝廷的對立面去。
至於,想辦法讓這些人出血繳納重稅,或者拿出真金白銀,購買公債。這就是其中一個小問題了。
議會這個頂層設計,本質上就是將整個北京遼東工業社會的人力物力盡可能團結在一起,讓他們為朝廷所用。這才最重要的。
也是西方一切民主制度的本質與初聲。
何夕也就拿來用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