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九十六章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一百九十六章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放水也是一門學問。

何夕顯然在這一門學問上,並不是太精明的。

或者說,大明商人都是猴精猴精的。市場上有一點風吹草動,立即有了反應。

他們或許缺少一定的金融學知識,並不代表這些人傻。特別是這些人很多都是何夕扶植起來的,與何夕派系,乃至於整個朝廷都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這種情況,何夕很多動作也是很難瞞得過他們的。

即便很多人在政治立場上與何夕是一致的,並不是有意與何夕做對的。但是反應在行動上,本能的保護自己的財產。於是,何夕某得發現,他暗中發鈔,會造成貧富差距拉大不說,甚至會損傷朝廷的信用,讓某些的財力越發強大。

之所以這樣,也是何夕自己說的問題。

何夕在商稅上下了不少功夫。

關稅,公司經營稅,合併的各種消費稅。這才有而今一千多萬元的財政收入。何夕不敢說,他徵稅是完全合理的,畢竟經濟上拿捏的恰當好處,也是需要智慧的。

但是,何夕卻知道,想要透過加稅來補齊軍費缺口,是不可能的。必須用額外的手段。

問題是,從這些工廠主,或者商人手中拿出足夠的錢財。並不是如同對自耕農一樣簡單。

這些人本身背後都有一幫人,畢竟大商賈手中的人力物力要比自耕農多太多了。同樣,商人靈活性也超過了地主。地主們面對朝廷強制徵稅,還能將負擔轉嫁給佃戶。

而這些人豈能不知道轉嫁?

雖然北京朝廷有雄兵百萬,但是在這一件事情上,武力只能作為背景,不能輕易動。動了也是得不償失。

那該怎麼辦?

此刻的何夕不得不承認,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面對自耕農主體,一個封建王朝是非常合適的,甚至是恰如其分。同樣的,但凡一個理智的皇帝,就知道王朝的根基,就在於自耕農,在於底層百姓,所以維繫底層百姓的生活。打壓中間環境,就是必然。

能做到這一點的,就是明君了。

資本主義制度,大商人,大工廠主,在封建政權看來,無非是無數中間環節的一個。而且是最不穩定的。自然處於打壓狀態之下。

而皇帝,或者說皇室,是不可能獨自管理如此大的帝國,他必須有幫手,這個幫手,也是經過各種遴選的,軍功貴族,外戚,世家豪強,士大夫,最後選出現在的文官官僚。

這也是而今大明政治結構,對皇權最沒有威脅,讓皇權統治最理想的狀態。只是奈何,世界上的一切要素都在變動之中,沒有什麼是永恆的。這些士大夫們,官僚們反而成為皇帝最大的對手。

只是這些官僚本身就服從朝廷統治思想,自然也壓制各種方面其他勢力的崛起。

這或許是中國古代沒有發生工業革命另外一個原因。

而現在情況變了。

當王朝賦稅根基,建立在工廠,工商業上。原本封建王朝收稅那一套是不行了。必須要改變。

如果沒有這一場戰爭,或許還能逐漸的改變。但是何夕卻知道,平定天下戰爭經費是一個天文數字,何夕預期最少要一億元。看上去多,其實不多,無非是北京方面五年賦稅,如果佔據天下之後,不過兩三年就有了。

在何夕看來,這僅僅是底線。

如果為戰爭籌集經費,自然不能這麼少,三億元大概是一個合適的數字。

這樣的數字,下面拿出來拿不出來?在何夕看來,是能拿出來的。本來何夕是想要用印鈔票的辦法來搞這一筆錢,他基本測算過,而今生產力與生產規模,還有南京管轄鈔票流通範圍,是能夠承受得起,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奮鬥在大明

名劍山莊

凰後萬萬歲

夏蓮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