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五十八章,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數路,你準備從那一路下手?”
盛庸沉默了一會兒,說道:“賊人兵分八軍,每軍多則八萬,少則五萬。有戰兵四十餘萬,後方步騎炮民壯民夫,不下此數。末將以為當選第六軍,蓋因賊人以編練時間長遠而論。其中第一軍最強,第六軍最弱。第七八兩軍,合葉沈本部人馬,於我們對峙泊頭。”
“當攻其弱者。”
傅友德搖搖頭說道:“不然。第六軍距離運河不過三十餘里,滅其一軍,又能有什麼作用?唯一滅其最強一軍,才能令敵人全軍震盪。挾此威擊其後,引得敵軍全軍震動,一一殲滅。而且第六軍。是顯然不可能有這個效果的。”
盛庸心中一動,說道:“國公的意思是,第一軍。”
盛庸的視線在作戰地圖上挪動。
軍隊是最現實的,也是最實事求是的。什麼東西好用,什麼東西不好用。他們最明白不過了。因為戰場上可沒有那麼多彎彎繞繞,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
南京一切反對何夕的風潮都沒有到軍中。
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何夕造得東西太好用了。比如地圖。這也是何夕規範了一些原則。後來的弟子們一一完善,然後由清丈時,完成的地圖。
南軍與北軍用的地圖,其實都是這一個來源。
傅友德才不會因為一些閒言碎語,放棄這麼好的地圖。
此刻地圖上,與運河東西兩側,各有三道黑線,不是別的。就是北軍的行動路線。大明尚紅。所以標註己方的時候都用紅色。這倒是一個統一標準。
而第一軍,就是最東邊那一支軍隊,是迂迴路線最長。面對敵人最多,任務最繁重的一支軍隊。
自然也是最強的一支軍隊,得到加強之後,共有十二個衛,再加上跟誰成建制騎兵衛,還有大量輜重兵,共有八萬之眾。
運河雖然是南北走向,但是並不是正南正北。甚至可以說,西南東北方向。也就是所,最西的一路北軍,正南稍稍偏東方向就是德州了。
而最東面的軍隊,需要先向南,再向西,走出一個大大的弧線。甚至,第一軍的目標也不是德州,而是直入山東,截斷,山東方向有可能的後援。
所以兵強馬壯。
這也是傅友德為什麼選第一軍的原因。
傅友德這一段是調集了很多兵馬。更是下令山西各路人馬出擊。奈何拿下晉王這一件事情餘波未定。山西只能試探性的出兵,做做牽制而已。
要想真正出大兵,需要在清除晉王餘毒之後了。
最少要好幾個月。
否則軍心不穩,出兵也是幫倒忙。
且不說傅友德兵馬少餘北軍,單單說一點,那就是傅友德不可能如北軍一樣兵分數路。一對一抵擋。無他,何夕與葉沈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北軍的戰術體系決定了。三五萬人,可以做為一支獨立的戰略兵團存在。增加人數,非但不能增加戰鬥力。反而影響戰鬥力的發揮。
甚至為了防止惡戰消耗太大。特別做了加強。
將軍隊分開,並不是將實力分散了。而是讓戰鬥力更好的發揮。
而傅友德這邊並不是一樣的。傅友德對於軍隊並沒有進一步改革。也就說,在相同數量之下,北軍比南軍更有戰鬥力。分散開來,一路抵擋一路,是絕對是每一路都要戰敗。
而集中兵力砸其中一路,想要取得一場大勝,從而挽回局面。是傅友德唯一的選擇。
殺雞儆猴,殺得這隻雞就要足夠有分量。而且,有機會。整體上來,第一軍事最有實力的一支,也是偏離主力最遠的一之。
自然進入傅友德眼中。
傅友德目光溫和的看著盛庸,說道:“正是。”
盛庸頓時感覺有壓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