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八十一章 懷慶之戰落幕,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裡的戰場,總體戰場上人數很多,但是具體到某一個關鍵節點上,不過一兩千人的戰鬥。
盛庸更喜歡層層抵抗,建立優勢陣地,等北軍來進攻。北軍迂迴,盛庸也迂迴,總之,那種集中數萬人在一處的戰場,並不是盛庸所喜歡的。
無他,傷亡太多。
而且防守方有戰略優勢,一旦守的一方願意,再加上堅固的營地,千餘人,就能牽制數千,甚至近萬人一段時間。這種情況也是對兵力的極大的浪費。
於是,從河間會戰開始到而今,因為戰事進入全火器時代。在具體戰術上,雙方戰事,也從點演變成了線。
之前的戰爭,不過,是圍繞著幾個要點,進攻。一旦失去了這個要點,一方面就要總退卻。或者崩潰。這個要點,很有可能是某座城池,或者說是雙方爭奪的一個戰場。
而今卻不一樣了,戰事成為一條線,雙方戰鬥是沿著這一條線進行,一旦從這一條線開啟一個缺口,對方某部,就能形成迂迴。將一方包圍起來,在火器時代,後勤特別重要,一旦後勤供應不上了。
戰事就不用多說了。
之前北軍打南軍的優勢,其實就是以線打點的優勢,南軍是不可能將軍隊完全鋪開,按北軍的密度鋪開之後,是沒有戰鬥力的。而今雙方都有了這種能力之後。
具體該怎麼打仗,對雙方來說都是很新鮮的。
不過。吳立此刻得了後方的命令。自然下令在整條防線上,尋找幾個薄弱點,然後進攻,希望能打出突破口。
------
懷慶地區是很狹長的,一邊是黃河,一邊是太行山。
正因為如此,雙方數萬人才能將這兩地之間鋪滿。
當然了,自然談不上完全鋪滿。
與很多想象的,雙方戰線密不透風是不一樣的。這裡的軍隊密度,自然還達不到這個標準。雙方百姓還能自由的來往。只是,大軍想要透過,必然會遇見對付的阻攔。關鍵道路,特別是能通行大炮的道路,都有堅硬的營地把守。
即便是在平原地區,這種可能容納千斤大炮透過的道路也是不多的。
盛庸站在地圖旁邊,貪婪的看著眼前的一切,他嘆息了一聲,說道:“傳令下去,撤軍吧。”
盛庸是很不願意撤軍的。
眼前的一切都是盛庸一手打造出來的。他自然不願意放棄。在他看來,懷慶之戰事可以打贏的。因為戰事打到這裡,雖然他步步後退。丟了不少地方。但是戰略上並沒有吃虧。
他已經聯絡了山西方面,在必要的時候可以派出軍隊馳援。只有他徐徐後退,將北軍引誘進入懷慶地區,雙方合力,說不定,是可以打一場殲滅戰的。
他其實也知道,北軍對於這樣的情況,也都有預案的。
吳立所部即便陷入包圍之中,後面的軍隊馬上救援。山西軍能不能擋住葉沈的進攻,還是兩可之間的。
那個時候懷慶戰事就有可能升級了。成為雙方在這個地區的大決戰。一旦失敗,不要洛陽不保了。連晉東南地區一些府縣也未必能保得住。
這也是南軍之中很多人猶豫的原因。
好在盛庸有在傅友德支援。
盛庸也不想給傅友德添麻煩,他希望能夠憑藉自己的能力擊潰吳立所部,將他們趕出懷慶府。這不是不可能的。
盛庸是有這個把握的。
但是而今,這些都付之東流了。
盛庸得到了傅友德的命令,立即撤軍,放棄懷慶。防守黃河。
原因很簡單。
傅友德要立即東進,整個山東河南的精兵都要去山東了。也就是說盛庸沒有後援了。如果這個時候,一直充當吳立後援的那個軍,忽然加入戰場。盛庸是抵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