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八十三章 朱允炆的焦慮,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開口說得不是別的。就是為韓國公身後的將領們找一些位置安置。好在前線建功立業,從而再次進入人生的第二個巔峰。

但是而今戰場形勢也越發明顯了。

懷慶戰役,已經讓很多人看不懂了。如果維持一道幾十裡寬的戰線。數萬大軍在這個寬度上展開。大軍如何排程,騎兵,炮兵如何使用,甚至可以說,軍隊本身的一些細節如參謀體系,地圖繪製,都有些看不懂了。

很多章程還是當初開國定下來的。但是更多的章程,都是重新擬定的。與之前的章程,有繼承與銜接,但依舊截然不同了。

打仗的將軍,尤其是打勝仗的將軍們,是最現實的。

能就是能,不能就是不能,畢竟在戰場之上,是沒有人跟你講人情的。之前是不明白,不瞭解。他們才覺得,何夕小兒,毛都沒有長齊,搞什麼新戰法。而今卻不敢這樣妄言了。

面對前線的困難,也不看擅自說什麼我上我行了。

反而說火器數量的事。

火器數量不足是不是事實,當然是事實了。雙方工業上的差距,從來是北京方面的制勝法寶。但是這一點之前,並不被很多將領承認。

他們覺得他們已經武裝到牙齒了。鎧甲數量是他們之前想都不敢想的,幾乎是一人一甲了。對面多一些火器又能怎麼樣啊?

而今,韓國公這種表態,其實代表著軍界已經達成共識了。那就是北京那邊那一套打法就是好,就是厲害。

一切都要按照北京那一套打法來,才是唯一的正道。

從河間之戰,豫北戰役,懷慶戰役,桑乾河之戰,等一系列戰事,用鮮血向所有人證明了這一點,對這些人來說,也不知道是好還是不好了。

好處也很簡單,軍事改革的阻力在一點點變小。

很多人也在權衡利弊,但是在能不能打勝仗這個檢驗標準面前,也不敢多說什麼。只能屈從。

而如果沒有這一場戰爭的威脅。想讓這一群人平白放棄自己的利益,還是相信,他們個個都聖人更好一點。

朱允炆說道:“齊大人,軍械方面到底有多少缺口?”

齊德說道:“陛下,如果按照北賊的編制來編練,我軍缺少的火炮火銃有數十萬之多,還有更多的是戰船,山東水師投賊,長江以北,我們已經沒有足夠的水師力量了。”

朱允炆一愣,說道:“你的意思是,賊人隨時可能入長江到南京城下。”

齊德跪倒在地,不敢多言。

但是沉默本身就是一種力量。

朱允炆只覺得有一些頭暈目眩。

他從來沒有想過戰事嚴重到這個地步。

只是很多事情,人都是自己嚇自己的。

從海上入長江,攻南京城,這是最理想的情況了。畢竟南京城中此刻也駐紮著十幾萬大軍,火器數量是最多的,特別是城頭的火炮,前線缺少火炮的時候,從來沒有調集南京的火炮。

南京城防之堅固,南京火炮數量之多,南京將士之精銳,從來是一等一的,更不要說,南京附近百姓歸心朝廷。

只要朱允炆能夠穩住陣腳,不要搞出下麵人獻城的事情,這南京城想要打下來,非曠日持久不可。

而且無後方無依託,數萬將士,孤注一擲。勝了自然不用說了,敗了最少一兩軍都要折在這裡了。鄭成功就是前車之鑑。

這樣的的軍事冒險,只有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才會去選。比如靖難之戰的燕王,那真是有進無退,因為他知道,即便是退回去,也不過一個死,不過是死的辦法不一樣而已。北京已經不可能支援持續作戰了。

但是而今局面完全不一樣了。

何夕還巴不得戰事打得時間長一點,因為只有這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奮鬥在大明

名劍山莊

凰後萬萬歲

夏蓮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