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十九章 一個時代的結束,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六十九章一個時代的結束

蘇伯衡這一段時間,一直在生病。黃觀在照顧他的。蘇家很多人都在南方,根本沒有過來。

畢竟,蘇伯衡當初來北方,多少帶著一些一意孤行的意思。

身邊只有這個弟子。

方孝孺滿門誅絕,也算是最近最大的一件事情,自然傳到了蘇伯衡耳邊。蘇伯衡聽了之後,哈哈大笑幾聲,一口氣喘不上來。他就去了。

蘇伯衡與方孝孺之間,關係不算太親密。但是蘇伯衡對當初方孝孺對他修史下手,依舊耿耿於懷。只是他也沒有想到,方孝孺會有今日。

於是,等何夕知道訊息的時候,已經不是方孝孺一個的死訊了。還有蘇伯衡的死訊。

這不由得讓何夕有一些惆悵。

何夕想起在大明這十幾年。這個大明越來越不像歷史書上的大明瞭。在何夕的手中已經是一個新時代了。也只有一些堅持原本的思想,讓何夕才知道,他還是在大明,而不是一個新世界。

說實話,何夕無數次想過,要讓方孝孺心服口服的。但是萬萬沒有想到,不管世道怎麼變化,方孝孺都免不了慘淡收場,這大概是亂世之中堅持道義的讀書人下場。

真正能在亂世之中玩得轉的是馮道。

對於方孝孺來說,還真是君以此興,必以此亡。因為他忍辱負重想辦法要反對新法,在朱元璋眼皮底下搞勾連,想要撥亂反正,才贏得大多少士大夫的擁戴與支援。也正是因為如此,在國策需要變更的時候,方孝孺也必須用鮮血來想天下人證明南京改弦易轍的決心。

何夕心中暗道:“不知道方孝孺臨死之前,能不能說出來,而今而後,可以無悔?而我臨死之前,又能不能如此反問自己?”

方孝孺這一輩子,從少時立志,就矢志不渝。直到因為此而死,不該初衷。這樣的人生,在別人看來,或許悽慘之極,但是給方孝孺重生一次的機會。他還要做同樣的事情,無非是成敗再論一次而已。

百死不怨,千死不悔,萬死不辭。大概說的就是這樣的人。

何夕嘆息一聲,親自寫了一個條子,給禮部。他要禮部給方孝孺商議諡號,最好是文正。

何夕對敵人有惺惺相惜,但是決計不會因為私人感情而壞國家大事。他這樣做是有原因的。

第一個原因,方孝孺這個人名聲之隆,天下皆知,方孝孺之死,定然在天下人心之中掀起波瀾。這個時候,自然要推波助瀾。方孝孺怎麼樣不重要。重要的是,南京殺人,他們就要捧。

最後捧上天,甚至與方孝孺本人沒有什麼關係了。

什麼樣的敵人是好敵人,就是已經死的敵人。反正方孝孺已經是死人,他又不會出來爭辯,所以,何夕覺得啟動造神行動,好讓天下人都知道方孝孺是何等高風亮節。

就是那種,方孝孺再起於地下,也不認識那種。

本質上,方孝孺身後之名,已經是北京與南京爭奪輿論至高權的一個工具。

工具是什麼想法,並不重要。重要是工具有什麼用處。

第二個原因,自然是收攏人心了。

大明社會層次因為開戰有一些變化。

在洪武末沒有大的戰爭的事情,士大夫讀書人的階層越來越龐大,這也是朝廷體系之中,文官的力量也越來越大。而開戰之後,有一個改變,那就是武勳的重要性提升,所以在朝廷之中,文官的話語權下降了。

但是這種改變僅僅是朝廷層面的,社會結構並沒有改變。

除卻北京遼東兩地之外,小農經濟加士大夫的模式,依然是最普遍的。也就是讀書人是大明朝廷統治地方不可或缺的一環,這一點並沒有改變。歷史上,永樂年間,靖難勳貴何其囂張,永樂帝對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奮鬥在大明

名劍山莊

凰後萬萬歲

夏蓮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