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十七章 彰德城下,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二十七章彰德城下
其實,金生玉將各部分開行軍,他們遇見的敵軍數量與自己的兵力差不多,雙方都麼有數量優勢。唯一的問題是,盛庸在這一片戰場之上,其實已經準備了很長一段時間。
所以,熟悉地形,分別阻擊敵人的時候,才能比北軍更先到位。
當然了,盛庸所部也是南軍精銳,火器最多的部隊,雙方打起來,很難說誰勝誰負了。
將大戰,拆分成一系列的小戰。這對盛庸來說。也是很冒險的。
不過,盛庸也做好了準備。
這個準備不是其他的。就是撤退準備。
每派出一支軍隊,首席規劃好的是撤退路線。而盛庸本部人馬萬餘在後方建造了大營,一旦一路崩潰,其他各路都會按照之前的規定向盛庸所部撤退。
如果北軍在追擊的時候,還能做到齊頭並進,前後不脫節,左右相互呼應,那盛庸無話可說,他轉身就撤進彰德府中,藉助彰德府的城牆,打一場攻防戰。
雖然說,盛庸沒有死守彰德府的意思,彰德府的城牆在北軍的重炮面前,也不會有什麼作用的。
但是守一守,拖延時間還是可以的。
但是如果說,北軍在追擊的時候,有一部追得太厲害,與後方脫節,那麼盛庸就要試試自己的牙口,能不能吞得下來了。
只是盛庸並不期望這樣的局面。無他,一旦出現這樣的局面,就意味著前方有重大損失了。
即便他吃掉追擊的一部,也不過是扳回局面,算不得勝利。
不過,事情按照盛庸想法進行,金生玉撤軍了。
這一點,盛庸麾下的很多人都不理解。金生玉也算是一個員猛將,怎麼遇見這樣的事情,不大反而撤退了。
盛庸笑著解釋道:“勇與怯是相對的。人們對有把握的事情,都會很勇敢,但是對於沒有把握的事情,都會變得很謹慎。而金生玉固然是一員勇將,但是勇將與勇將也是不一樣的。他是一個蒙古人?”
一時間,左右都不明白盛庸的意思。
明軍之中有很多蒙古將領,也沒有覺得有什麼不對的嗎?
盛庸說道:“蒙古人作戰勇猛,特別是在戰陣之上,更是所向無前,但是這種指揮數個方面的戰事,卻不是蒙古人所擅長的,我本來還以為這位金將軍,是蒙古人的異類,而今看上,他並沒有脫去韃將本色。”
盛庸這樣說,並不是貶低蒙古人。
而是一個事實。
自從戰事進入火器時代了,軍隊組織能力,指揮能力,是比勇猛更重要的事情,讓金生玉指揮一個戰場,主持一場會戰,金生玉或許合格。甚至表現出色。但是這種軍隊分佈在幾十裡的範圍之內,分別交戰。彼此之間甚至連炮聲都聽不到的戰事。
委實難為很多將領了。
特別是一些蒙古將領。
蒙古將領的功績很多都是在戰場上,奮不顧身的廝殺得來的。但是而今戰事已經不需要他們這樣做了,而是要求將領做在指揮部,看著地圖,聽得報告,確定對方意圖,決定向什麼地方投入多少兵力。
這樣的戰事,的確是金生玉不合適做的。
可以說,北軍已經有了十二個軍,六十萬成建制的新式軍隊,奈何還沒有十二個完全合格的軍長。很多將領還都是沉浸在之前戰事原則上。或者說,根本是被自己的功績抬到了不適合自己的位置上了。
這一點,盛庸就勝過了金生玉。
放在北軍之中,盛庸的才華勝任一個軍長是完全沒有問題的。讓他來指揮第三軍,打得絕對比金生玉好。奈何盛庸麾下的將士雖然也算精銳,但是在各方面比起北軍成體系的訓練,還是差了一些。
不過,金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