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十五章 齊德的轉變,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朱允炆沉默了一陣子,心中暗道:“戶部已經艱難到如此地步了嗎?”
朱允炆並不是不知道戶部艱難的。
但是打仗嗎?
艱難一點才是正常的。
甚至單單看大明賦稅,洪武二十八年,建文元年這兩年,總額是增長的,特別是今年,南京賦稅甚至能到達了洪武年間的數額。這其實已經很了不起了。
畢竟,而今比起洪武年間,可是少了河北遼東等地的賦稅。
在朱允炆看來,已經是非常可觀了。
難道還不夠打仗嗎?
只是這個問題,朱允炆不準備問齊德。
畢竟齊德不管這個。
他準備問方孝孺。
朱允炆問道:“難道一直要維持而今的局面?”
齊德說道:“自然不是,臣準備在廣東建立造船廠,修建大船並建立鐵廠。等將來船堅炮利之後,挽回局面。而今之局面,非何夕之學,不足以挽回局面。還請陛下深鑑之。”
齊德說著一句話,也是思忖了很久。
之前就說過,文官之中有很多人對何夕學說並不是那麼反感。
齊德就是其中之一。
齊德對於何夕的學說是矛盾的。
齊德是官員是循吏,雖然儒生出身,但並不能算儒臣。是典型的實用主義者,大明開國之初,這種其實很多的。他們不講什麼道統什麼經義,他只看能不能將事情辦好。
能將事情辦好的理論辦法,就是好辦法,好理論。
當然了,對於何夕學說之中一些天人感應的攻擊什麼的。取消士大夫優待什麼的。齊德也只是不舒服而已。如果有用的話,齊德並不介意實行。
本質上,齊德的底色是官僚,而不是士大夫。
他不完全站士大夫這邊,只是討厭不在自己控制範圍之內的變化。
而今,齊德直接面對北軍水師的壓力,他能想到的辦法,就是一比一的照搬北京方面的一些政策。他將一切設在廣東。也是深思熟慮的。一方面,是放在東南沿海,他擔心北軍水師的襲擊。
他很明白,而今並不是北軍打不到沿海,而是不想打。
只是情況隨時可以改變的。
另外一方面,廣東佛山本身就由冶鐵基礎。在他看來,是可以利用的。
從廣西輸入鐵礦石與木材,在佛山冶煉,只是佛山的優勢,同時也可以用水運將廣西大木給運出來,東南沿海一帶,的確是缺少合格的木材,但是並不代表天下只有東北有大木。
西南大木也是很有名的,但是不好運輸出來。
西南的金絲楠木,從西南運出來,簡直用人命來運輸的。但是廣西卻不大一樣。廣東水系是三江歸海的格局,廣西大木從廣西運輸到廣東並不是困難。
在齊德看來,這些有利條件,足夠讓他在廣東建立一遜色於遼東的局面。
只是可惜,齊德還是不瞭解煤炭對於木材的優勢。大量使用木材代替煤炭不是不行。只是這成本會高上太多了。不過,官員們對成本本來就不是太敏感的。
不過,齊德這一番話之中最重要的一句話,還是對何夕學說的推崇。
齊德這一句話是冒了很大的風險的。
齊德之所有有而今的思想轉變,一方面是齊德發現不學習何夕的學說是難以對付北京的。戰場是最公平的競技場,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根本不可能作弊的。
另外一方面,民意代替天意這個路數,齊德是心中默默贊同的。
畢竟,他本質上對天人感應,其實並不是太在乎的。只是這是傳統,用來制衡皇帝,凝聚民心的。這既然何夕這裡有代替的方案,似乎可以期待一下。
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