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十三章 南京的各種問題,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之。而且,臣還擔心,如果海上戰事一直不結束,北賊會興兵海上。”

傅友德這一句話,讓朱允炆更是感覺不舒服。

東南戰事因為對靖江王很順利,朱允炆自然將身邊的人安排下去培養歷練。

培養自己在軍中嫡系力量,一直朱允炆做的事情。

本來一切順利。靖江王敗北。朱允炆的人因為戰功高升,甚至把持海上貿易,給朱允炆帶來很多收入。

是的。朝廷的收入是朝廷的錢,朝廷的錢,都是有安排的。在朱元璋看來,朝廷的錢與自己的錢相差不大,朱元璋生活簡樸,他有錢也是在朝廷上花,根本不算什麼。

所以皇宮的私下收入很少。

但是朱允炆就不一樣了。

並不是說朱允炆生活上比朱元璋奢侈太多了。

是的,朱允炆並不如朱元璋簡樸,但是一個人的花銷才多少錢。朱允炆並沒有大修宮室,酒池肉林。也就沒有多少。

只是,朱允炆需要額外的錢給與跟隨者額外的利益。

這就是朱允炆與朱元璋的不同,朱元璋下令,下面人敢不執行,提頭來見。朱允炆就必須有額外的手段,甚至,對於一些文官與武將大佬,必須用各種手段,其中也包括錢,雖然不僅僅是錢。

所以,朱允炆必須有錢。

海上的事務,就被朱允炆拿到手中,作為財源之一。

之前傅友德從來沒有關注過這方面的事情,不是不關注,不知道。而是知道不能越界。傅友德已經執掌大權,手中的軍隊幾乎佔據了南京所有軍隊的一半。

這種情況下,你還對皇帝在軍中的力量指手畫腳。

你是在想什麼?或者準備做什麼?

只是傅友德而今對海上的戰事,已經忍無可忍了。

傅友德可是在日本打過仗的。他對北京的海上優勢,其實很明白。這裡面最大的優勢,其實並不是船隻的優勢,而是造船的優勢。真正說起來,海上船隻數量以東南為最。

奈何,東南造船業卻遠遠比不上遼東。

一方面是原材料優勢,另外一方面是技術優勢。而今更有市場優勢。

原材料優勢就不用說了,東北大木,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伐木業是整個東北最先發展起來的產業,適合造大船的木料儲備了不知道多少。

要知道,一根木頭從砍下來,到能夠造船,是需要很長的時間的。

而今現在可以造船的木頭,都是洪武二十五年之後,就開始儲備的。但是洪武二十五年之後,正是海上船隻有一些過剩,木料價格大規模下降,很多伐木場都倒閉了。

也就是遼東財大氣粗能夠囤積起來。

技術優勢就不用提了。

這十幾年來,遼東一直是大明最新技術的試驗場。旅順造船廠更是大明,乃至整個世界技術最高的船廠。而且從遼東能夠得到更多的鐵件。雖然造船大部分用木頭,甚至很多造船技術都可以做到不用一根鐵釘,但實際上,不用鐵釘固然有技術問題,比如鐵與木頭結合,時間長了會有問題,但更多的是因為鐵價貴。

而今隨著何夕將鐵的價格給打下來了,造船用的鐵料越來越多了。

這些在遼東都能很便宜的獲得。

也算是產業鏈優勢。

在開戰以來,南京幾乎沒有對海上政策進行有效的調整,開海作為何夕制定的政策,沒有被推翻,已經是看在錢的份上了,想要更多的優待,根本不可能。

所以,南京下轄這些地方,海貿還在頑強的進行著的,但是都不賺錢。

而何夕這邊,為了開啟市場,為了振興海貿,何夕不惜發動戰爭。自然帶來很大船隻需求,很多商船都做隨軍的生意了。總之有極大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奮鬥在大明

名劍山莊

凰後萬萬歲

夏蓮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