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十六章 姚廣孝的觀察,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是其他方面就不好說了。畢竟情報戰在這個時代,並沒有專門的體系,更多靠個人。

不過錦衣衛反應速度再慢,姚廣孝這樣下去,也遲早有一天會發現的。

姚廣孝也知道這一點。

姚廣孝已經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了。

那就是,南京一定改革都沒有推行。

何夕的改革是方方面面的。不同的人有不同觀察點,姚廣孝觀察點就不一樣,他覺得不要看北京而今有很多國有的企業,但是姚廣孝看來,這都不是重點。真正的重點不是別的。就是朝廷能否從市面上徵收到商稅。

畢竟,明代之前徵收商稅,是兩個模式。一個模式是很輕的。幾乎不收稅。朝廷在名義上收稅,但實際上並沒有。畢竟朱元璋規定,對百姓生活必須物資是不收稅的。也不允許收稅擾民。同時對商稅徵收也沒有定額。

也就是收稅多了,沒有獎勵,弄出事情來,要背鍋。

所以,大明原本體系之中,徵收的商稅幾乎沒有。大家都是意思意思就行了。

真正可以執行的是關稅,奈何內河的關稅,是後來漸漸有的,洪武年間很少的。這也是朱元璋制定政策的時候,大戰方休,百業待興。這種情況下之下,增加商稅增加了百姓的負擔。

這是名義的負擔。

另一種模式,是非常重的。才是大明商人實際的負擔。做生意到一個地方,都需要拜碼頭,上下打點,否則讓你生意做不下去。除此之外需要找後臺。這種情況下,正應證了,有權就有錢的現實邏輯。

這也罷。

除此之外,還必須承擔官府的負擔。官府名義上的商稅,實際上,官府有需要的時候,對外採買。指點商戶承擔。這種情況,是催命符。無他,制定採買的價格,不知道什麼時候定的,反正與市價不符合,這也罷了。很多時候,即便這個價格,也是名義上給你了。實際上,一分錢都沒有。朝廷或許撥款了。但是這款項不可能到商戶手中。但是朝廷名義上給了。但是商戶卻不能名義上供貨,他必須貨真價實的給朝廷供貨,甚至還要超額。

這樣一來,很多商戶破產不說,賣兒賣女都不能承受這個負擔。甚至有時候,一旦攤派到某家商戶,這商戶回家之後,殺了自己全家,自己上吊死了。

在姚廣孝看來,何夕制定的徵收商稅的模式,最少能將商稅用一種合適的辦法,從下面徵收上來,就是一個很好模式。

根據姚廣孝的調查。南京的繁華不下北京,畢竟北京發展時間太短,比不上南京,蘇州這樣大成的底蘊。如果說,朱允炆能完成北京一樣的改革,那麼南京這一座城市,有幾百萬兩商稅是很正常的。

蘇州,寧波,揚州,武昌,成都,廣州,等大城加起來幾千萬兩商稅,都是有可能的。

但是姚廣孝發現,南京徵收賦稅的模式一點沒有變。

甚至比鑄之前更黑暗了。

無他,南京是天子腳下,朱元璋是眼睛裡不揉沙子的。而且老朱還有一個習慣,那就是微服私訪。沒錯,康熙微服私訪是假的。他老人家身邊保護的人,沒有少於三千。而朱元璋微服私訪是真的。

不過,朱元璋也僅僅在南京微服私訪,別的地方沒有怎麼去過。

所以,南京官吏不敢做的太過分。傳到朱元璋耳朵裡,可沒有好果子吃的。但是朱允炆上臺之後就不是這樣了。朱允炆對底層百姓的關注遠遠比不上朱元璋。更不要說,朱允炆沒有朱元璋的權威,他對上層權貴更加放縱。

以至於這些人吃相很難看了。

姚廣孝看到這些,就很放心了。

在他看來,南北勝負已經分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奮鬥在大明

名劍山莊

凰後萬萬歲

夏蓮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