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二十七章 安陵堡危機,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目光看出來了未來的軍事變化,並積極的推動軍事改革。但是問題是,南京大多數將領都沒有這個想法。如果這些將領不能庸將,反而好了。恰恰相反,因為朱元璋沒有大開殺戒,朱允炆麾下有一系列元老宿將,一個個都有輝煌的履歷。他們對於大明原本的軍事體系之中,都是非常能打仗的。
只是可惜,這些人之中有學識的人很少。大多都是跟隨朱元璋從草莽之中殺出來的。這些人打仗的本領,並不是誰教的。而是從一次次慘敗之中學習的。
讓他們用這種辦法去學習新戰法,新技術是不可能的。
也就是說。他們已經過時了。與大明原本的軍事體系一樣。
但是問題是,在大多數時候,過時的人永遠不會說自己過時的。
他們並不承認傅友德的改革的必要性,反而覺得傅友德是為了自己的戰敗找藉口。甚至紛紛尋求取代傅友德的可能性。比較他們覺得,大家都是開國侯爵。傅友德的資歷比他們淺薄多了。不過一降將而已。傅友德能做到的,他們也能做到。
在這種情況下,傅友德只能提拔年輕將領。傅友德從自己的舊部之中去找能夠理解自己的軍事思想的人。盛庸就脫穎而出了。
盛庸見傅友德這個樣子,尤其心疼。
畢竟,在盛庸在征戰雲南的時候,是見過傅忠的。與傅忠還有一些交情。更知道,傅友德對傅忠的看重,傅友德是有好幾個兒子,但是可以繼承傅友德地位的兒子,也只有傅忠而已。
盛庸甚至希望傅友德能將心頭的怒火給發洩出來。這種反常的情況,更讓人心疼。
傅友德看著張明的書信,然後原樣裝回信封之中,遞給盛庸說道:“找一個膽大的。將這個書信直接送給葉沈。”
盛庸說道:“是。”只是盛庸心中有一些疑惑。
傅友德輕輕一笑,說道:“你是想問,為什麼要這麼樣做吧?區區一座安陵堡,耽擱數月的時間,而今安陵堡全然無用了。葉沈難道還真會來救安陵堡嗎?”
盛庸說道:“難道不是嗎?安陵堡不過區區千餘人。之前北軍的意圖已經很明顯了。就不就是拖下去嗎?難道他還會主動來救援?與我們與安陵堡下決一死戰嗎?”
傅友德嘆息一聲,說道:“葉沈如果就是你這個水平,我反而放心了。”
盛庸說道:“末將愚昧,還請國公指點。”
傅友德說道:“打仗,不管是用什麼打,用刀槍也好,用火銃也好,都是人在打,故而打仗永遠是人心為上。我不得不承認,何夕修建的城堡,實在是難看。河間一路上,這樣的城堡幾十座。就封鎖了大多少進攻路線。讓大軍頓兵于堅城之下。進退不得。但是單純的城堡從來不是問題。我為什麼要對安陵堡下這麼大的功夫,一方面是全軍整訓,閒著也是閒著。另外一方面,就是打給其他城堡看的。安陵堡在大軍重重包圍之中,堅持一年,不可謂無功,如果葉沈不來救,你覺得我們圍困其他城堡的時候,有多少人願意堅持到底。”
“人心多變,有時候他堅硬如鐵,有時候,他就是一團豆腐渣。不管葉沈能不能救下安陵堡。他必須來救,否則,所謂的河間防線,不攻自破。”
“頓兵于堅城之下,我頓了。他如果不來,他們之前的計劃,就毫無意義。而且那些堅持在各自城堡之中的北軍將士,又將如何堅持。反正本來都是大明將士,難道指望他們如張巡守睢陽不成?”
盛庸心中一動,行禮說道:“國公高明。是我淺薄了。”隨即立即派人送信不提。
傅友德心中暗暗搖頭,暗道:“盛庸還是比不上葉沈。小輩之中,也只有忠兒能與葉沈一戰了。”想到這裡他才忽然想起。
他的忠兒已經不在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