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十章 北京局勢,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四十章北京局勢何夕從河間府順流而下,一路到天津,再逆流而上。沒有用多長時間。這也是何夕選河間府為防線重要原因,有一條運河在,防禦太方便了。後方的物資可以源源不斷的運輸到前線去,而再往南,運河就進入山東了。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不過,何夕此刻看得並不是運河。而是北京的氣氛。說實話,禹縣之戰,對北京方面最大的作用,就是安定人心。畢竟,對很多人來說,北京一地對抗天下,大部分人都是沒有信心的。即便朱雄英自己,大抵也心裡打突。但是何夕南下一戰而勝,大敗唐勝宗,頓時讓很多人安心了。人心安定之後,原本北京北壓抑的繁華,就再次爆發出來了。何夕看到北京城,雖然比不上之前繁華,但也稱不上蕭條,只是戰爭對北京本身還是有影響的。何夕一到北京南碼頭,姚廣孝等候多時了。何夕一看就知道姚廣孝有話要對他說。畢竟而今朱雄英今非昔比,何夕作為外臣一回到北京,必須第一時間去見他。而姚廣孝有什麼話要對何夕說,也只是是這個時候了。姚廣孝與何夕並韁而行,長話短說,先將高麗的局面說了出來,說道:“大人,如今看來,傅忠在高麗自己的麻煩都解決不了。一時間難以西進了。只是遼東的問題也是需要解決的。”何夕點點頭,說道:“不錯。吳高於劉璟都是人才,而今也偏向我等。只是唐突起兵,沒有告知他們,估計他們而今內心不安,這一件事情,我會想辦法的解決的。”何夕相信吳高與劉璟不會投向南京的。這一點他並不懷疑。何夕為今日的事情做了很多準備。而控制遼東的兩人,何夕更是做了很多事情。第一,那就是兩人的思想傾向,劉璟本身就是偏向新法的,他是實用派,而吳高雖然謹慎,但也不拒絕新法。第二,在起兵之前,他們兩人的家人此刻都在遼東。吳高一家都在遼東,一方面何夕想辦法給吳高弄了很多產業,吳家大多數人都在遼東照顧生意,而吳高的兒子都在北京國子監讀書。而劉璟就更方便一些了。劉璟的兒子在北京國子監,何夕想辦法給說了一門親事。劉璟走不開,劉璟的妻子就過來與親家見面了。婚姻大事,雖然說在家鄉辦最好。但是一來一去耽擱學業。而且僅僅是相看,最後是什麼樣子,還說不定的。何夕雖然不知道扣押他們的親人來威脅他們。但也免去了他們被南京威脅。至於有一些留在南京的旁支親人。何夕巴不得朱允炆殺了。第三,他們其實都知道,在南京眼中,他們是何夕的嫡系。是從逆者。自然不會自投羅網。再有,就是何夕在遼東的經營才算是真正的根深蒂固。可以這樣說,而今的遼東大不過官吏都是出自遼東四個學校。算得上何夕的徒子徒孫。更不要說,南京方面重啟科舉,他們對科舉有多重視。遼東就有多反對南京。無他,何夕搭建起的教育體系,已經成為遼東官場的核心,而這些人都不是科舉上來的,將來也不可能考科舉上去。也就是說,南京一旦勝利,遼東會被打壓的最慘。這種利益相關,遼東想不反對南京都不行,根本不需要何夕去動員。遼東甚至比北京這邊都積極。遼東與南京,只能活一個。這種氣氛之下,吳高與劉璟兩個人是不可能逆著遼東上上下下的心思。更不要說,何夕在遼東早就做了安排。如果他們兩個有異動,也不妨礙遼東局勢發展。事實證明,果然如何夕所預料的。劉璟吳高兩個人都是聰明人,根本沒有一點動靜。但是何夕也知道,他們內心之中未必沒有迷惑與怨氣。所以何夕一定要去一趟遼東,整合遼東的人力物力。才能積極備戰,打贏這一場戰爭。其實這也是南京遇見的問題。出了這樣的事情,中樞對地方的管制出現了鬆動。只是北京的局面要比南京好。南京管轄的地方太大了。整合調動是需要時間的。而北京方面其實也就一個河北,一個遼東,整合起來是很容易的。姚廣孝低聲說道:“大人,這一段時間,殿下與解縉密謀良多,還有鄧鎮。解縉與鄧鎮兩人在說服北京周邊衛所上立了不小的功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奮鬥在大明

名劍山莊

凰後萬萬歲

夏蓮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