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十三章,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三十三章徐達訓子朱允炆與丁顯有很多心思,自然當著這麼多人面告訴傅友德。必須讓丁顯私下轉達。軍事上做出安排之後,事情並不會這麼簡單的結束。方孝孺說道:“陛下,天下多年不開恩科,臣請將恩科調到今天,就今年下半年,並斟酌多取一些名額,以納天下名士。”朱允炆說道:“諸位以為如何?”韓國公李祺想說什麼,但是最後也只能微微一嘆。說實話,韓國公本來就知道朱允炆是什麼意思。對於科舉的討論,並不是第一次了。其實,雖然沒有了科舉,但是大明朝廷的縣學,府學,國子監整個體系還是存在的。其中秀才,舉人這樣的名頭上雖然沒有,但是生員這個名頭還是有的。所謂生員,就是縣學,府學,還有國子監的學生。與他們有沒有秀才舉人這些功名沒有關係。朱元璋給予免稅優待政策。只是當朱元璋知道,他給出免稅政策,被後世的蛀蟲們從一條縫。每人不過幾畝田而已,最後變成大廈之崩,幾乎所有的生員都不納稅。所以,朱元璋增加了生員一些補助,但減去了優免這一項政策。畢竟,有何夕在,大明朝廷財政整體執行良好。所以,不在乎這些一些格外支出。但是在幾次討論之後,秀才舉人貢生等讀書人的優待政策加強了,賦稅徭役優免政策全部回來不說,還變本加厲。而本來,科舉一般在春天,所謂之春闈是也。今天,先舉行秀才,舉人的考試,選出秀才舉人明年來參加春闈。但是而今方孝孺的意思是,今年秋天就選拔出進士。方孝孺這個舉動是很明顯的收買人心,並增加進士名額。就是給天下一個人訊號。當今重文。從而衝抵前線戰敗的影響。這樣做好不好?李祺一時間難以判斷,但是有一點確實很清楚的。那就是這會大大增加以方孝孺為首的儒臣力量,形成一個嶄新的風向,這對韓國公李祺是不利的。但是李祺能說什麼?說一千到一萬,唐勝宗敗了。敗得如此之慘,幾乎丟了半個山東,他在朝廷上說話,也是沒有底氣的。韓國公李祺不說話,其他人自然沒有人說話。於是這一件事情朱允炆就定下來,定下來這一件事情,朱允炆也鬆了一口氣。雖然,朱允炆知道這一件事情有利有弊,但是而今朱允炆,最擔心並不是此事的利弊,而是北方戰事,畢竟,禹縣之敗,給朱允炆的衝擊並不小,朱允炆感受到了朱雄英的威脅。所以,他要選出來的進士,不是看這些進士才華如何?而是可靠。科舉制度,以天子門生的方式,給了進士們一步登天的機會,同時,也讓這些進士與皇帝深度捆綁。朱允炆就想將這些進士放在北方戰線最關鍵的位置上,不求別的,只求可靠。在朱允炆想來,如果山東府縣長官,全部忠心耿耿,即便北邊偶得一勝,也不至於一潰千里。而南京所擁有的資源力氣,十倍於北京。這種情況,只要下面的人可靠,即便是用最笨的辦法,堆也堆死北軍了。所以,用人忠心最重要。緊急之間,有一批忠心的人才,也是很好的。誰不知道,北方根本沒有開科舉的意思。他們這些進士,也就在南邊才有,到了北方就不好說了。自然不會投敵。至於其他的事情,將來再說。這兩件事情定下來之後。下面的議事就進入瑣事時間。不必細表。畢竟雖然遼東,北京,已經不是南京所有,戰火已經燒到了山東河南。但是大明並不僅僅有北方,還有其他地方的事情。這一段時間,朱允炆也不敢輕易換地方官員,否則,某一個人被驢踢了,起來早飯怎麼辦?但是朱允炆自然不是什麼也沒有做,而今他就在完成,除卻北京佔據地盤外,其他地方的人事整合。升也好,降也好。不求能達到洪武年間朝廷對地方的控制力。但最少能調動地方人力物力。以應對戰爭。------朝廷的事情,只有徐達想知道。沒有徐達不知道的。而唐勝宗寫給朝廷的奏疏,以及朝廷給韓國公,傅友德寫得私信,不知道怎麼得也到了徐達手中。徐達看完之後,沉思良久,將三個兒子叫到了書房之中。徐達的書房,三個兒子都很少進來。此刻進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