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十五章 解縉到北京,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十五章解縉到北京何夕將其中的奧秘,全部講解給朱雄英。好在朱雄英從小跟著何夕學習,否則其中很多事情,他還真聽不明白。朱雄英說道:“如此說來,只要守住河間府一線,有足夠的時間完成變法,我們就處於不敗之地了。”何夕說道:“正是。請殿下寬心。”哪裡那麼容易,很多事情說起來很容易。但是做起來就不容易了。雖然說何夕為了這一件事情準備了三年,三年的積累,換得而今的先手優勢,何夕有把握給南京一個猝不及防。甚至將戰線推進到黃河一線。但是何夕更知道,馮勝,傅友德,徐達,這三個人沒有一個是吃素的,更不要說,還有很多二線三線的侯伯。這就是這個時代最大的變數了。藍玉案,雖然牽扯人不少。但是,卻比不上歷史上朱元璋晚年所殺人之多。南京方面絕對不是沒有將領可用。恰恰相反,有經驗的老將名將,稱不上車載斗量,但也抓一大把。這種情況,何夕也不知道先手優勢能保持多長時間。更不要說,很多人不能忽略。比如地方的封疆大吏,各地的藩王。這些地方很多人的反應直接決定了大明戰事的走向。即便何夕準備了三年,此刻真正下場,並沒有完全把握。何夕唯一有把握的是,打下去,他的優勢會越來越大。雖然而今蒸汽機並沒有完善到何夕滿意的地步,但是已經可以直接作為工業動力源了。可以預見北京遼東在戰爭期間,就會處於人員匱乏的情況下,人工成本增高,蒸汽機的推廣,掃除了一個重要的障礙。只要蒸汽機大規模使用,成本將會越來越低。機器對於大明低廉的人工成本,才會有優勢。而沒有價格優勢,蒸汽機在大明很難推廣開,不能大規模使用,又很難有價格優勢。這就是一個悖論了。沒有大規模使用,蒸汽機推廣的種種配套就會非常貴,使用成本也就會很高。而今中國低廉的人工成本,也是讓工業革命不能發生在中國一個重要原因。而今這個難關,也算跨過去了。不管何夕內心之中有多少把握,在朱雄英面前,總是要表現出自信的。而今何夕是朱雄英的主心骨,而不是相反。朱雄英說道:“那就去做吧。”何夕起身行禮,說道:“臣恭迎陛下就監國之位。”朱雄英深吸一口氣,說道:“平身。”此刻,戰爭真正開始了。------“籲------”解縉從南京而來,一路沒有換馬,雙腿都磨得血淋淋的。其實,從南京到北京,用船是最方便的,不管是海船,還是運河。但是解縉為了追求速度。一路馬不停蹄。此刻終於看到了北京城。只是北京城的巍峨,還是讓解縉大吃一驚。北京南門外碼頭,大有南京聚寶門外碼頭差不多的感覺。無數船隻聚集,帆影遮天蔽日,幾乎要將所有的水面都覆蓋住了。而南京城因為地形的原因,城池並不方正。而北京卻是一個四方城,周圍都是平原,遠遠地看過去,那種莊嚴肅穆的感覺,遠遠在南京城之上。解縉一直在南京城中,雖然聽人說過北京城如何如何。但是百聞不如一見。在他心中一直覺得,南京城比北京城強多了。而今卻覺得北京城繁華與氣勢,已經不下南京城了。對於何夕的能力有了更深的認識。只是解縉總覺得北京城的空氣之中,有淡淡的煙火味,讓他有些不舒服。這就是因為北京城幾乎完全用煤炭,城中更有很多臺蒸汽機,還有鍋爐房,他們排放可沒有什麼標準可言。這讓從南方來的解縉有些不舒服,也是自然的。不過,解縉沒有心思多想這些。他心中暗道:“我必須去見長孫殿下,否則大事去矣。”解縉可是很明白,他的政治生命早就與新法,與朱雄英綁在一起了。如果不能挽回局面,他這一輩子最好的下場,就是流亡海外了。這也算是何夕的功勞了。在何夕之前,即便在大明待不下去的人,也不會去海外謀生的。但是而今,陸仲亨在南洋站穩腳跟之後,覺得最大的問題,就是人口問題,漢人數量太少了。所以,只要不是十惡不赦的人,到了南洋都會被善待。於是,不知不覺大家真犯事之後,就有一個新去處,那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