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六十四章 方孝孺的試探,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一百六十四章方孝孺的試探“什麼?”何夕說道:“你要將銀行司隸屬少府?”方孝孺說道:“何大人,你覺得有什麼地方不對嗎?不對的地方,是可以改的。我覺得吧,而今銀圓紙鈔,已經通行天下,乃是國家重器,再怎麼強調也不為過,這樣重要的部門,放在北京,有一些不太合適。不如,安置在南京如何?大人長留京師,正好將這一件事情也負擔起來。”何夕很想反駁。卻反駁不出一句話來。銀行司代表著何夕規劃的大明未來的金融草圖,對於何夕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在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銀行司都是何夕手中重要的工具。這個工具不僅僅是用來平衡幣值,也是用來發展工業的。是何夕設想之中的一條腿。投資,消費,是經濟活動之中最重要的兩項。消費需要市場。而投資需要的資金,很多都要從銀行裡來了。而何夕敲定的未來工業中心在什麼地方?在北京。如果將銀行遷到南京,就完全失去了這種作用了。讓何夕管理,看上去是不動何夕的利益,但是實際上,何夕太清楚,有些事情一旦做了。就由不得他。不過是緩兵之計而已。只是何夕根本想不到有什麼可以反駁的地方。如何反駁?方孝孺這樣做,固然是在削何夕的權,將最重要的財權,從何夕手中拿掉。但是理由很充分,首先是強幹弱枝,銀行司手中掌管著大量的金銀,這樣的財權,應該讓中樞來掌管,而不是地方,即便是北京,在這些人看來,也是地方上。單單這一點,就堪稱理直氣壯。不容別人反駁。“這是當初太子定下來的東西。”何夕心中一轉,說道:“這個時候談這一件事情,難免有些不太合適。不如拖一拖?等風頭過去了,再說不遲。”方孝孺看著何夕胡說八道,但也沒有在意,說道:“何大人所言極是。”說到這裡,忽然神色黯然,好像是在懷念太子殿下,他嘆息一聲說道:“只是有一件事情,太子在的時候,就一直很想做,而今卻不能再拖了。”何夕心中咯噔一下,有一種不好的預感。說道:“什麼事情?”方孝孺說道:“開科舉。這些年僅僅從國子監錄用吏員雖然不錯,但是太過少了。不足以正天下風氣,宣陛下勸學之意。想來想去,還是開科舉為妙,以安天下人之心。不知道,何兄意下如何?”何夕嘴角有一絲絲苦澀。重開科舉,簡直是永遠不過時的話題。從當初宋濂,到而今的方孝孺,其中換了很多人,但是推動這一件事情的決心,從來是很大的。也從來沒有想過放棄。科舉對士大夫們太重要了。簡直是一項重要的標誌了。其實,從國子監中錄取吏員,並不是不可行。要知道,國子監的生員一部分是廕生,也就是父祖有功於國家,賞賜之一,就是蔭國子監。也就是給予兒子一個在國子監上學的機會。而絕大多數都是下面選上來的,號稱拔貢。從地方府學,縣學之中,拔尖的優等生,被一路考上來,在國子監讀書。其中難度,其實並不比考進士差。從選拔人才的角度看,從縣學考府學,從府學考國子監,從國子監考吏試,從而成為大明官員,一路上過關斬將的難度,並不比考進士的難度差。只是科舉的意義早已不侷限於選拔人才了。天子重英豪,文章教爾曹;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與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這些都說明了科舉的好處。科學制度最大的好處,就是隆重地禮待士人,三年一度的科舉,將狀元列為天下標杆,引導了社會風氣,讓天下人都重視讀書。也讓讀書人成為了人上人。這些內容與取士關係不大,更重要在於籠絡人心。確定讀書人高人一等的身份地位。畢竟,而今很多商人崛起,在很多人看來,簡直是禮崩樂壞的局面。他們更希望朝廷來撥亂反正,讓百姓的民風再淳樸一些才好。何夕說道:“我覺得,國子監就挺好的。”方孝孺說道:“這一件事情,已經有很多人署名了。不知道何大人您的意思是-----”隨即從懷裡掏出一疊奏疏,遞給何夕。何夕開啟一看,沉默了。這奏疏文字談不上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