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六十二章 絕路,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一百六十二章,絕路其實,絲綢這個東西,從古到今都是高檔貨,即便是後世真絲面料的價格,也不會太便宜。須知,生物科技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絲綢產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依然是這樣的。更不要說古代了。這也是為什麼後來棉布成為了紡織業的絕對支柱,而不是絲綢。而蘇州的織戶們,雖然大部分產出絲綢,但並不是說,就沒有產棉布的。而遼東棉布產業雖然還有很大的限制,但是總體上來說,機器紡織布,要比人工紡織的好。手工產出物品,要比機械產出的物品好,這種概念,其實是在物資豐富之後,才產出的營銷概念。但其實,工業品戰勝手工業產品,靠得不僅僅是價廉,還有物美。再加上,南洋市場其實也很有限。雖然說,南洋大部分百姓,其實都不穿衣服的。真正穿衣服的人,都是達官貴人,雖然說南洋潛在市場極大。但是實際上,購買力並不多。作為最大的海外市場上的競爭,也會反饋到蘇州這邊。更不要說,何夕雖然要求,絕大多數物資不許往國內銷售,且不說,市場是連通的,即便這些物資不在國內銷售,其實也會影響到國內,單單說,何夕的命令,真能讓所有人聽從嗎?所以,兩者必然有影響。而今,就是無法判斷,這種影響已經深刻到什麼程度了?是,雙方馬上要決裂不能共存?還是已經讓某些人感受到切膚之痛,不能忍受。還是會影響地方很多問題,這些問題當地士紳與官員,不能解決,反而想要轉嫁矛盾。或者說,這些問題都有,糅雜在一起,只是程度不同。何夕與姚廣孝相對而坐,沉默了好一陣子。何夕說道:“姚兄,而今局面,可有什麼破局之法?”姚廣孝說道:“兵法之道,十者圍之,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故小敵之堅,大敵之擒也。”“在朝廷之上,不知道多少手段,說起來天花亂墜,其實本質上也是一樣的。陛下登基以來,其實就意思到了,得百姓之心能得天下,得士林之心能安天下。打天下易,坐天下也不容易。”“陛下起於微末,知民間疾苦,故能得將士死力。而陛下登基以來,這麼多年,風波不斷,正是陛下欲令天下士林臣服,而士林輕視陛下。一儒生,只需令一士卒殺之可矣,然天下腐儒,卻不是那麼好對付的。大人入仕,不過十年有餘,然後朝中大臣,入仕三十年者不在少數。而今陛下在,有陛下壓制這些人。一旦陛下不在了,大人要面對的,不是一個人。官場之上,從來論資排輩。大人這一點家底,雖然看上去不少,但是真與這些人相比,不過十一之數。而勳貴之中,老將凋零,而今不過魏國公,宋國公,潁國公三人而已,其他人都鎮不住場子。至於,他們的子嗣,根本不值一提,如果即便這三位都支援大人。但是在這三位走過,我也不覺得大人可以支撐局面。”“天下形勢如此,非戰之罪。”何夕揉著眉頭,細細思索姚廣孝的話。其中現代中國的印象與古代中國是完全相反的,如果用政治圖譜來分辨,古代中國絕大多數時間都是右派,保守的。這也是老大中國的特色,因為在生產力並不發達的時代,維繫一個龐大的帝國,就已經耗費了無數人力物力,耗費了無數人的聰明才智。再加上儒家思想,崇尚復古,固然讓絕大多數士紳,其實都處於保守派,對於變法什麼的,都是抗拒的。他們最支援的乃是祖宗家法。這一點,是非常現實的。朱元璋用自己的權威給何夕背書,也不可能改變這麼多人的思想,甚至在很多人看來,這還是真理。就好像變法而今就引起了很多社會問題。對於變法的壞處難以接受,對於其中的好處,視而不見。因為,在很多人看來,再大的好處,也比不上穩定的太平盛世,大一統的朝廷格局。去掉朱元璋的背書之後,何夕面對的敵人是非常強大的。但是即便如此,何夕面對的敵人也不是最強大的時代。畢竟,元代對是士大夫的摧殘,也是相當大的。真正有骨氣計程車大夫,其實都死在宋末了。對於中華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