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五十三章 內閣首輔方孝孺,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一百五十三章內閣首輔方孝孺因為朱元璋不太重要內閣,而今內閣多從翰林院之中選取,翰林院是什麼樣的人?都是詞臣。在朱元璋看來,真正處理政務,這些人根本不行。所以,要對內閣進行大調整才行。方孝孺說道:“陛下的意思是?”朱元璋說道:“你去內閣,將內閣承擔起來吧。”朱元璋如此調動方孝孺,看似要重用方孝孺,實際上也是在重用方孝孺。但是其實,將方孝孺調離了最重要的位置,那就是秘書監。何夕創立秘書監的時候,是仿照司禮監做的。看似是一個小部門,其實真正代理皇權的機構,不是內閣,而是秘書監。秘書監與內閣通力合作的事情,那麼兩者就是就代表著大明最高權力。但是秘書監與內閣不睦的事情,秘書監有太多的辦法來壓制內閣了。同時秘書監的權利有限,內閣才真正有丞相根基。這也是內外製衡之術。方孝孺不是不理解朱元璋的做法,但是方孝孺依然內心轟的一聲,只覺得頭暈乎乎的。一時間難以自持。說道:“臣才疏學淺,恐耽誤朝廷大事,還請陛下收回成命。”朱元璋嘆息一聲,說道:“這位置遲早是你的。朕以為,等太子登基了,你才能有這個位置,而今------”朱元璋嘆息一聲,說道:“你是太子最看重的人,你就當為太子孝敬一下我這個老頭子吧。”方孝孺說道:“請陛下放心,臣一定為朝廷盡心盡力,上報陛下之恩,下報太子之德。”方孝孺豈能不激動。自從洪武十三年,胡惟庸被拿下之後,大明已經是十幾年沒有丞相了。雖然說,內閣首輔的權力被壓制分散了。與胡惟庸那個時候的丞相,簡直不可同日而語。但是丞相還是丞相啊?再加上之前內閣近乎於閒職,而今可不是了。而今的內閣首輔就是大明百官之首了。朱元璋點點頭,說道:“現在內閣之中的人,我也不打放心。這樣吧。唐鐸,王鈍也入內閣。”唐鐸,王鈍,都是老臣,與朱元璋的年紀差不多,而且都是在渡江之前就已經在朱元璋義軍之中了。當然了,那個時候都是小吏,朱元璋未必認識,也未必知道。但是放在三十年後的今日,這個資歷就非常厲害了。被朱元璋視為自己人。而且都是北人,一個是兩淮人,一個陝西人。但即便資歷深厚,年紀相差不大,但也是完全不一樣的政治色譜。唐鐸,真正跟隨朱元璋從草根開始,從縣丞,知府,在洪武六年,就已經當過尚書了,之後,內外轉任多職。也是因為沒有靠山,為人也倔強,在朝廷之上,當過好幾次尚書,很快就外放。但是,絕對是朱元璋信得過的人。王鈍卻不一樣了。王鈍是實打實的元朝進士。說的那些前元舊臣,就是有王鈍。當然了,這些年那些前元進士,幾乎沒有留多少了。如果說在何夕剛剛到來的時候,也就是洪武十四年的事情,前元舊臣,還是一個問題的話,時間已經將這些人送走太多了。而今前元舊臣,反而弱勢了很多。很多新生的大臣,都覺得前元舊臣是貳臣。貳臣不貳臣的不重要。重要的是,王鈍在大明的仕途,也談不上順利,剛剛開始是明軍的俘虜,明軍沒有為難他。當然了,那時候的明軍,還不叫明軍,甚至不是吳王軍。他也就開館教書,不願意為朱元璋效力。朱元璋也沒有管他。但是一晃十幾年,大明站穩腳跟了,他才出仕。之後也是轉折任職多地,從地方到中樞來回折騰。不過,王鈍卻沒有當過尚書,他倒是在各地布政使上待過好幾任,官聲很好。這兩個人都是那種要名聲有名聲,要能力有能力,要資歷有資歷的大臣,唯一的問題就是年紀大了。或許支撐不了幾年了。這也是朱元璋的用意。方孝孺是浙江人。所以朱元璋給他配兩個北人。方孝孺是大儒,這兩個人都是經歷過亂世的。見過亂世之中,人不如狗的慘劇。不敢說沒有學問,但是決計不是腐儒,而是類似於劉伯溫的實用主義者。方孝孺想要做否定變法,也不是那麼容易的。方孝孺心中盤算了這兩人,也不覺得有什麼問題。他想起另外一個問題,說道:“秘書監,臣應該交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奮鬥在大明

名劍山莊

凰後萬萬歲

夏蓮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