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零一章 戰爭的主導者,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改革。畢竟,軍事上的改革,是何夕能戰勝南京的信心所在。朱雄英也沒有在意,他說道:“那就讓朕看看,姑父口中的戰爭之王。”何夕說道:“好。”很快何夕帶著朱英雄來到一排火炮之前,這一排火炮有這統一的炮車,方便移動,而且能調整炮口,固定炮身,在明代中國,野戰火炮的固定是很費事的。甚至要事先修建炮臺,然後將炮搬過去。而這種西方炮車發明,讓火炮機動成為可能。這幾款火炮,從五百斤,七百斤,到一千斤,再加上炮車,一系列配件的總重量,大多都在一噸上下。這樣的重要,對大明的所有道路壓力都非常大。不過,並非不能走的。這也是何夕用最好的鋼材生產出來的,否則生產出來的火炮只會更重,四五千斤。兩三噸的火炮都有,那個時候這火炮根本不可能上路了。但是即便如此,這一門炮也要配四到六匹馬,兩三輛車,也需要好幾匹馬。十幾個人。無他這僅僅是炮,火炮的火藥,火炮的炮彈,士卒隨身的武器糧食等等。至於十幾個人。忽然是大炮的護衛,更多是在路上用來推炮車的。一噸重馬車,如果天氣良好,地面堅實,或者已經凍結實了。或許不會出什麼問題。但是一旦大雨之後,或者遇見其他惡劣環境吧。所有炮兵全部要去推車。甚至臨近的步兵也要過去幫忙。即便這樣也不可能保證火炮前進的速度。如此一來,一個營根本不可能安置多少火炮。最多五到八門。因為這就要佔據一百多人了。何夕編制的營一級別編制,根本沒有那麼多的空額。這樣的炮在何夕看來,自然很多問題。他其實很懷念,一個能扛起來的迫擊炮,有這種小炮在,什麼樣的方陣打不散啊。不過,如果傅友德看見,眼睛珠子都要扣出來。因為何夕搞出來的東西,就是傅友德苦思冥想,研究出來的行軍炮。雖然也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是最少北軍這裡已經成功列裝大批次生產了。而傅友德那邊還僅僅是一個概念了。其實,何夕還有其他重炮。那些火炮都是攻城重炮,雖然也有炮車,但是何夕根本不指望,這樣的火炮能在土路上機動了。單單大炮本身,不算炮車,就要有一噸多重。三四噸的東西,大明大部分道路都是不能走的。何夕準備讓這樣的重炮,走海運,河運,或者未來用鐵路機動。這些重炮還沒有生產出來多少。而今主要生產行軍炮。裝備全軍的話,需要三四千門行軍炮,即便對於北京與遼東生產能力來說,也是一個相當大的負擔。何夕對於自己搞出一整套火炮體系,其實也很自得的,今日固然有讓朱雄英看看成果的意思,但隱隱約約也有顯擺的意思。於是,何夕一聲令下,下面計程車卒們紛紛開始開炮,一時間炮聲隆隆,驚天動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