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九十九章 漠北大捷,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九十九章漠北大捷這讓燕王非常非常不甘心。騎兵交戰,不是步兵。步兵交戰,一旦大潰,這一場戰事,就進入垃圾時間了。剩下就看勝利一方怎麼樣乘勝追擊,擴大戰果。但是騎兵可不一樣。騎兵的陣勢與步兵的軍陣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東西。騎兵指揮遠遠比步兵靈活。而這一點在蒙古騎兵上,尤其是這樣的。蒙古騎兵確認主攻方向的時候,根本不是主將確定的。而是將手下的騎兵灑下去,是試探所有的方向,一旦發現某一個方向有進展,身邊的蒙古騎兵就會立即支援,形成區域性兵力的集中。也就是說,在這個時候,真正做出決斷的,並不是後方的主將,而是最前面的將領,這個將領很有可能是一個百夫長,乃是十夫長。蒙古騎兵指揮藝術,是古代輕騎兵指揮的巔峰,充分說明了兵無常勢,水無常形。也就是蒙古騎兵最喜歡曼古歹戰術,也就是撤退引敵人追擊,然後忽然反身一戰。所以,蒙古騎兵最不怕敗的。瓦刺所部,雖然與巔峰時期的蒙古騎兵差很多,但是基本作戰邏輯還是沒有變化的。打敗一次,根本不傷筋動骨。反而在之後的追擊戰之中,與瓦刺多次交鋒,甚至伏擊。燕王當鋒持銳,勢不可擋,將大明騎兵的所有優勢都發揮出來了。蒙古騎兵的戰馬雖然好,但是在連續做戰之後,燕王本部的騎兵都是用精糧餵養戰馬的。也就是豆類磨成粉末,與麵粉高粱面一起腳步打雞蛋做成的馬糧,可以說,比人吃的都好。平日可沒有這麼大方。只有在決戰的時候,艱苦行軍的時候,才會這樣下本錢。所以在連續作戰之後,燕王所部戰馬依舊給力。再加上訓練上,裝備上的優勢,瓦刺數倍伏擊,依然被燕王打穿。只是燕王知道,瓦刺根本沒有傷筋動骨。瓦刺撤退的技術是一流的。滑不溜秋。燕王打了數仗,追擊千里,他估計瓦刺最多折損萬餘。是不少。但是瓦刺主力尚存。而經此一戰之後,瓦刺不敢東顧,尷尬的就是燕王了。燕王就要想辦法,追擊千里,去天山北麓,阿爾泰山附近與瓦刺決戰了。千里迢迢到敵人的老巢大戰,怎麼看怎麼不利於自己。只是到了這個時候,燕王甘心也罷,不甘心也罷。都無能為了。燕王看出來身後的將士已經很疲倦了。已經成了疲病,如果再追下去。說不定中了瓦刺的圈套,瓦刺雖然一直在逃,但是燕王卻不覺得瓦刺是懦夫,他們只是用自己擅長的戰術而已。燕王說道:“今日天色不好,派人找宿營地吧。”片刻之後,丘福來報,說道:“北邊找到一座廢城。可以安營紮寨。”燕王不以為意,無他,在元朝的時候,元朝舉天下之力,營造嶺北,在草原上修了很多城池。只是元朝一滅,這麼多城市在草原上難以維持,還成為大明北上攻擊的目標,與落腳點。後來,蒙古人幾乎放棄了所有城池。在自然的威力之下,即便沒有人為的摧毀。幾年下來,失去人照顧的城池,也就成為了廢城了。這樣的廢城在草原上很多。不多眼前這一個。只是燕王來到這一座廢城之前,立即感覺不對。規格不對。雖然說蒙古人文化傳統與漢人不一樣,對禮數其實並不是太在意的。但是修建城池的多數是回回與漢人工匠,故而有一些基本的東西,還是有的。而燕王是在皇宮之中長大。皇宮之中處處都講規矩。燕王對此最為敏感。他只是一看城牆高度與厚度,就知道,這不是尋常城池,在很多地方上體現出都城的規格。而在草原上,能有都城規格的。而且是元朝全盛時期的都城規格的城池,只有一個。就是和林。燕王帶著數千騎兵進入和林的街道之中。雖然空無一人,很多房子空空蕩蕩,不見當年的繁華,甚至見了天光。只剩下殘垣斷壁。但城池修建規格之大。還是顯而易見的。燕王最後在一塊石碑面前,得到了驗證。這塊石碑是寫某人修建寺廟的功德碑,上面很多字已經看不清楚了。漆面已經脫落了。或許重新刷一遍漆。還能看清這細小文字。但是燕王不用細看,已經從碑文之中,認出和林的地名。以及對應的蒙古文。燕王說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奮鬥在大明

名劍山莊

凰後萬萬歲

夏蓮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