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一十三章 湘王求援,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一百一十三章湘王的求援何夕說道:“我記得北京這裡很多商社的後臺都在南京,他們就願意了。”解縉說道:“大人有所不知,福建封鎖嚴密,能在福建轉手謀求暴利的都不是一般人。最少南京很多勳貴是拿不到這個份額的。吃獨食是會惹眾怒的。”何夕一愣,微微一笑,心中暗道:“倒也是啊。”這或許才是何夕聽到最好的訊息。雖然何夕建立這一套體系,有很多封建殘留。比如,如果在朝廷之中沒有後臺,生意就做不大。在朝廷的招標之中,有人打招呼,也是很正常的。但問題是,何夕最少營造一個標準,有一套商業法律,這一套法律或許不完整,不完善,甚至選擇性執行。等種種問題。但是他畢竟是在的。商業競爭,儘量是商業競爭,不上升到政治高度。這已經是北京權貴的一個共識了。也是何夕倡導的。當然了,共識是共識,私下裡有些事情,還是會做的。只是沒有那麼明目張膽而已。但是南京是什麼樣子,南京商業完全依附於權力。完全貫徹了有權,就是有錢。何夕不知道,福建那邊是誰在管事。但是如此霸道的行為,定然是當地大員才敢這樣做。因為自己有權力,就一刀切,只有與他相關的商賈才能負責這一件事情,其他人統統不行。何夕也相信,南京是有這個命令的。畢竟,截斷南北洋聯絡,對南京來說是好處的。但是如此一來,沒有獨立財產權。對於商人來說,當生意做大了,自然往官場上擠,根本不可能完成商業革命,也不可能有工業革命。因為本身就沒有需求。何夕說道:“這一件事情,容我想想。”旅順造船廠是在造大船。何夕雖然保密了。但解縉這個階層的人,根本不算什麼。該知道都知道了。何夕也有過想在海上動兵的打算。但問題是,從來沒有想過為商業打上一仗。而今何夕卻覺得自己的思路淺薄了。如果真的先從海上動手,那下琉球,臺灣,打通南洋的航道,恢復海上的貿易,最大的好處,就是糧食的問題,有了一個解決方案,畢竟,南洋的糧食,會源源不斷的來北京,另外生產原料什麼的。也有了解決的辦法。甚至遼東與北京的工商業,就不需要何夕用大規模投資與印鈔票來解決了。何夕心中暗道:“卻是我想偏了。只是而今還太早了。”是的太早了。何夕很多事情要做了才能繼續征戰。比如,對內部整合,何夕僅僅建立了新體制,這新體制有太多的問題了。不解決這些問題,最少能不出大問題之後,何夕才考慮外面。而且解縉知道旅順造船廠的事情,但他不知道訓練一個水兵,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重要的是,北方濱海地區,遠遠比不上南方一些地方對航海的熱衷,如果在福建,何夕根本不用費心,多少水手都能召集到。畢竟只要媽祖保佑,福建成年男丁,都可以成為水手。但是北方就不一樣了。這都需要培訓。相比之下,船隻反而是好造的了。而且何夕心目之中,打通山東是不行的。無他,山東是主戰場。如果何夕打通山東半島,南京最大的想法是北京想要水陸並進南下。所以一定要爭奪的。山東就成為雙方爭奪的主戰場。不可能經商的。何夕更希望有琉球作為中轉站,但是琉球的話,就必須解決日本問題。從北京到日本,從日本到琉球,從琉球到臺灣,從臺灣到南洋,這一條航線才能完美的繞過山東半島。只是,日本的問題的,東洋的問題該怎麼解決啊?何夕想起了這個,說道:“那湘王是什麼意思?”解縉輕輕一笑說道:“湘王的意思最為明顯,他派人來求援了。”何夕心中一動,說道:“求援。”解縉說道:“他被傅友德折磨的不成樣子,已經支撐不住了。他其實也向南京訴苦了。請求南京方面調走傅忠,但是南京方面的意思,卻是想讓湘王回南京。撤銷湘王的日本封地。”“這讓湘王受不了。”何夕心中一動,說道:“這可是一個大好事啊。”對於海外封藩,朱雄英與朱允炆是完全兩個不同的意見。朱雄英是對海外封藩是比較贊同的,因為朱雄英看來,海外封藩本質上,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奮鬥在大明

名劍山莊

凰後萬萬歲

夏蓮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