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九十四章 三年平北,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九十四章三年平北朱允炆問道:“魏國公身體如何?”傅友德說道:“或許還行?”朱允炆微微皺眉,說道:“此話怎講?”傅友德說道:“以老臣之見,魏國公不過是年紀大了,不耐煩俗務。託病自養而已。至於身體應該沒有什麼大不了的。”說著無心,聽著有意。其實朱允炆很早就琢磨換將了。朱允炆到底年輕,對軍事上不了解,他根本不知道,而今傅友德遇到的是怎麼樣的變革?面對而今的局面,傅友德表現並不算完美,各種問題不小。但是問題是,即便是韓信李靖遇見傅友德這樣的情況,恐怕也要好好思考一下再上陣。傅友德雖然弄出很多問題,但是整體上,還在水準之上,他搞出來一系改革,不敢說全部都對,但是如果朱允炆真按照傅友德的辦法,來改革軍隊。那麼,南軍在實力上,並不會與北軍存在實力上的代差。這樣的決策,可不是隨隨便便一個將領都能搞出來的。一些事情在內行人看來,簡直是鬼神莫測之舉,但是在外行人看來,不過是晶片製程又精進一奈米,很難嗎?朱允炆就是這個心態。他覺得,前線失利,不是局面艱難。是大明軍隊面對最棘手的局面。南軍與北軍的戰鬥,從戰鬥力上更類似於大明建國之前,與陳友諒,張士誠,在建國之後與王保保的戰事。而不是建國之後,其他戰事。因為其他戰事,簡直都是治安戰。滅滅土匪,掃掃土司,即便是雲南梁王,四川夏王,也不過尋常之輩。但是朱允炆不理解其中難度,所以一切問題,在朱允炆這裡,都是人的問題。打不好,是傅友德的問題,懷疑傅友德與北京有聯絡,又懷疑傅友德單純的能力不足。如果是後者,那麼天下間誰的能力足?徐達。沒錯徐達。在所有人心中,也在朱允炆這個外行心中,天下第一名將就是徐達。所以他其實一直琢磨,用徐達代替傅友德。只是徐達一直託病。朱允炆也想知道,徐達是真病還是假病。而今傅友德這麼說,在朱允炆內心之中有一個印象。他覺得,徐達不想出面,就是因為避嫌,而不是不能領兵。這個想法從朱允炆心中一冒出來,就在朱允炆內心之中生根發芽了。只是,這一件事情,而今卻是做不得的。朱允炆很明白這一點,只能先用傅友德了。朱允炆撇開傅友德那些他聽不懂的話,他直接問出一個,他能聽懂的話,說道:“岳父,你說此戰非一時可定,但是總要給朕一個交代?你覺得這一戰,要打幾年?”打幾年?傅友德真不知道。無他,北京方面太多新東西了。傅友德根本不能用之前的經驗對北軍進行判斷。這種情況下,空口白牙,說幾年?傅友德也不相信。而且,傅友德也知道,在皇帝面前承諾,是非常重要的。可不能信口雌黃。傅友德沉吟片刻,說道:“如果北軍方面沒有什麼新變化的話,三五年之內,大概能平定北方。”“好。三年平北。”朱允炆說道:“到時候,朕給岳父慶功。”傅友德很想說,你哪裡聽到我說三年了?分明是三五年。但是傅友德不敢說。其實以朱允炆的心態,給三年時間,已經是極限了。甚至如果不是上上下下,不管是文官與武將都告訴他不行,他甚至想要下嚴令,在一年之內平定北京。傅友德心中千思百轉,如果傅友德不知道朱允炆對他的微妙心態,他一定會頂回去。甚至他在面對朱元璋的時候,也敢這樣。倒不是朱元璋大度。而是朱元璋知道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能從現實角度來衡量,傅友德這一件事情的難度。其實,朱元璋並不是沒有給前線下過嚴令。比如洪武初年,三路北伐失敗,馮勝西路軍收復甘肅,當時朱元璋給馮勝下嚴令,要馮勝將所有軍民撤到關中,原因很簡單,就是擔心王保保逼退東路軍,中路軍之後,王保保的主力獲得了自由行動的權力,再加上騎兵行動迅速,很有可能,王保保已經撲向西路軍了。是以下了這樣的命令。最後證明,虛驚一場。王保保雖然勝利了,但是損失不小。不堪再戰了。這一件事情,馮勝當時就反對。也沒有完全按照朱元璋的命令執行。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