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八十二章,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八十二章老夫聊發少年狂既然後方的隱憂,在傅友德看來,已經擺平。他自然願意下重手,去搏一個渺茫的機會。畢竟,河北雖然河道縱橫,但到底是平原,並不是完全沒有機會的。不管什麼時候,能與負,能與不能,都是打過才知道。未戰先怯,是永遠不可能打勝仗的。於是,傅友德召見眾將,將大軍分為兩部。一部圍困安陵堡,並挖一道新河,讓運河繞過安陵堡北上,而傅友德帶領步騎數萬,完全輕裝。僅僅帶了一個月的乾糧,大舉北進。即便是步卒也帶了腳力,馱馬,驢騾之類。固然上不了戰場。但是伴隨騎兵北上,並沒有一點問題。而且,傅友德也沒有走什麼其他路,就沿著運河一路北上。誠然,運河被安陵堡給卡死了。而不僅僅安陵堡,往安陵堡北邊,幾十裡外,東光縣,泊頭鎮等地方都有城堡。這三處不過數千兵馬,但是將南北大動脈卡得死死的。只是傅友德這種光棍習性,簡直是以身犯險。將自己至於險境之中。須知,傅友德決心當流寇,吾後方作戰的話,那麼打到天津城下,是完全沒有問題的。這就輪到葉沈決斷了。-------“打,必須打。”葉沈說道:“決計不能讓他繞道天津,更重要的是,讓傅友德這樣大搖大擺的從我們眼皮底下過去,太傷士氣了。”葉沈本部人馬駐守河間,其實葉沈駐紮在滄州。無他,河間府城距離運河有一些遠。雖然說,大明南北交通線,並不僅僅有運河這一條。但是不管那一條都不可能比運河更好了。即便明軍當初北伐,也是沿著運河一路打過來的。所以,葉沈也是重兵把守運河。至於往西邊,太行山東麓,自然也有人把守,但並不是重點。何夕與葉沈構思的防線,葉沈想過很多辦法。但是想來想去,葉沈覺得最好的辦法,也不過是逐城爭奪。即便不爭奪,圍困也好。最少讓這些城堡,一一失去作用之後,才大舉北上。但是如此一來,北軍就可以以逸待勞,拖時間了。在何夕看來每拖一日,北京方面就成長一日。等完成所有改革,自然也形成了對南方的國力壓制,到時候攻勢扭轉了。而這些城堡,在何夕看來,讓南軍啃,也要啃上一兩年的。葉沈不是沒有想過,大軍放棄後勤,孤軍深入。但是一想到這裡,葉沈都覺得不可能。因為大軍不是幾千,是幾萬人,乃至於更多。對後勤的依賴太重,而打仗是很花費時間的。雙方打到僵持,就不說一年兩年的僵持,就是一個月的僵持,傅友德都受不了的。葉沈萬萬沒有想到,傅友德居然真敢這樣做?一切如葉沈與何夕事先預料的那樣,葉沈反而不淡定了。按理智,葉沈只需派人跟隨,拖著傅友德。限制傅友德的腳步,傅友德根本不可能過天津的。就必須退兵。但是葉沈作為一個將領,他不能忍受眼前傅友德的耀武揚威,更不能忍受軍心士氣的變化。傅友德是什麼樣的人?那可威震天下的人物,傅友德在戰場上縱橫披靡的時候,葉沈還沒有出生的。傅友德有資歷視葉沈為無物。而葉沈也能接受。只是葉沈不能接受的是,葉沈部下大多數人都接受,覺得是理所應當的。甚至有了怯戰心理。葉沈很擔心,這種心理會體現在戰場上。雖然起兵以來,北軍打過幾場勝仗,但是總體來說,戰績缺乏說服力。而今開國諸將大多都是在南京,而北京這邊,大多數是資歷淺薄的年輕一輩。如果不打破這種密信,打破權威,那麼今後雙方大規模決戰的時候,這是要出問題的。葉沈看來,與其那個時候出事。不如現在打。現在優勢在我,不用打贏。只要不輸,與傅友德周旋一個月,傅友德就必然退兵,畢竟誰家的兵都不可能喝西北風。大破傅友德,葉沈未必沒有信心。但是此刻與傅友德周旋一段時間,卻是沒有問題的。畢竟,葉沈火器裝備到了極限,更是對當地非常熟悉,後勤什麼的,根本不缺,而對手可不一樣。這種情況,都不敢打,求穩。那什麼時候敢打啊?等南京那些老將都老死之後嗎?鐵鉉說道:“葉將軍,北京的命令,你也是知道。我們這一段時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