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八十八章 商議白話文,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八十八章商議白話文朱雄英對朱允炆還是瞭解的。朱允炆雖然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決計並不是一無是處的。最少最基本的政治家的手段,還是知道的。在朱雄英看來,整個南京最適合統領大軍北伐的,也只有傅友德。雖然滄州慘案,看起來很大,但是隻要朱允炆挺傅友德,根本不是一件大事。算不得什麼的。何夕說道:“臣有一事,想要與陛下商議一下。”朱雄英說道:“何事。”何夕將一本書遞給朱雄英,朱雄英拿過來一看,不是別的,正是《三國演義》。朱雄英拿過來,並沒有看。說道:“姑父的意思是?”這本書他看過。無他,作為這個時代對後世影響力最大文學作品。朱雄英豈能不好奇。而且好奇的不僅僅是他。朱元璋也好奇過。歷史上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想要流傳開來,也是需要一些時間的。但是有了何夕這變數,這一本書流傳開來速度要比歷史上快得多,雖然不知道天下皆知,但是在很多地方已經很流行了。何夕也看過。何夕一度對照後世的《三國演義》與這個時代的原本對照過,發現了太多的修改痕跡了。不過,而今讓朱雄英看,不是要朱雄英看這本書,而是看白話。《三國演義》已經是白話文作品了。雖然後世稱之為明清白話。其實也很口語化了。何夕說道:“陛下,今日之事,本來是要與解縉談的。但是想來想去,臣還是先跟陛下談,再與解縉談吧。談得不是別的,就是白話。而今天下各處都需要人才,軍中朝廷地方乃至於商人,特別是工業上。”“工業上工人不足的事情,臣想過很多辦法去解決。比如能用機器就不用人工。但是臣發現了一個尷尬的問題,那就是工業上缺少大概有素質的工人。工廠之中很多工作,已經精細到,不識字都不可能做工的地步了。”“也就說,工業發展下去,盲目提高工人數量,已經不行了。更不要說,而今我們手中根本沒有足夠的人手。提高工人素質,最少識文斷字,懂的算術,這是最基本的。”朱雄英有些明白,又有一些迷糊,說道:“那這與這本書有什麼關係?”何夕說道:“傳統的教書育人的辦法太慢了。最少要好幾年才能培養出一個人。而今我們根本沒有那個時間,我們需要這樣的人,不是一個,不是一萬個,而是十萬個,一百萬個,如果可以,我希望全天下的人全部識字。”“這必須要減輕教育成本。”“我已經邀請各地音韻大家,傳立拼音體系,並準備召集書法大家,從草書之中挑選簡化字。更準備推廣白話文。爭取在最短的時間之內,讓最多的百姓識字。”拼音,簡體字,白話文。這三樣是降低教育成本利器。其實古代也有切音體系,不過,不大方便而已。而且古代與現代口語不一樣,用現代拼音不可能。最好重新搞一套,只要瞭解原理之後,其實並不複雜,需要的凡是大量的重複工作,梳理字型。而簡體字,其實大部分簡體字都是古代自行簡化的。甚至除卻清朝之外,幾乎沒有正體字這個概念,在明代,科舉考試之中寫簡體字都是沒有問題的。所以,何夕的簡化字運動,與其說簡化字運動,不如說是規範字型運動。只不過將所有字型之中,最簡單那一個定為正體。至於白話文,其實就是書面語口語化。這也算不上難,畢竟何夕古代白話作品本來就不少。何夕不過是順應這個潮流而已。朱雄英聽了,沉思了好一陣子,微微一嘆說道:“這一件事情的確不好辦。”何夕完全從功利角度出發,但是朱英雄卻感受到了難度,因為這根本就是在挑戰士大夫們的話語權。如果力行白話之後,這些讀了一輩子書的人怎麼辦?別的不說,單單說翰林之才?什麼叫翰林之才。就是有能力為朝廷草擬詔書的人才。一封正經的詔書,必須是四六文,其中對仗典故都有講究的,一般人根本沒有水平寫這樣的文章。沒有一個幾十年的功力是做不到的。而一旦改為白話。他們幾十年的苦功,都付之東流。他們怎麼肯啊?沉默成本太高了。何夕之所以,覺得與解縉說不通。就是因為解縉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