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十四章 安撫人心,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四十四章安撫人心何夕正想將自己的想法告訴安慶公主的時候,安慶公主忽然好像想通了一般,流下淚來,說道:“定然是朱允炆做了什麼手段,定然是的。”何夕說道:“南京那邊沒有傳來什麼證據,魏國公也去瞻仰遺容了,如果有什麼事情,魏國公不會不說的。”“那遺詔怎麼說?”安慶公主說道:“這定然是朱允炆的手筆,朱允炆你這個畜生。”何夕心想:“或許一開始就沒有遺詔?”何夕並不覺得朱允炆真下手殺了朱元璋,因為沒有必要,朱元璋臨終之前,幾乎已經預設了朱允炆的儲位。這種情況下朱允炆何必殺朱元璋啊?為了提前登基嗎?但是何夕轉念一想,有些事情,真不好說,特別是宮闈之中的事情,謀於暗室,成於瞬息,很難查不出來的。很多不可能的事情,或許是可能的。朱元璋真是正常死亡嗎?何夕也不敢百分百確定。更重要的是,一來這個論斷對何夕有利,二來,而今的安全公主明顯是陷入情緒之中了。何夕能感覺,安慶公主內心之中很自責。何夕揣摩。安慶公主自責的地方,有兩處,如果不是她將朱雄英養在身邊,朱雄英也不會與太子妃呂氏不合,以至於呂氏支援自己的兒子奪嫡。以至於而今天下大亂,另外一處,就是何夕在這一場天下大亂的局面之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而今這不光彩的角色給了朱元璋。安慶內心深處的情緒,總要一個發洩的地方。這個時候,是講理的時候嗎?不是。何夕說道:“你不說,我還沒有想過,而今想想,其中定然是有問題的。”得到了何夕的肯定之後,安慶公主更是痛哭流涕。一陣大哭將內心之中的情緒發洩出來,之後就沉沉睡去了。何夕將安慶公主安置好之後,才傳下命令,召集各路人馬見面。何夕的事情很多,可以說非常非常多。首先要見的是楊士奇。楊士奇見了何夕之後,直接彙報各地糧倉的情況。根本沒有廢話。只是楊士奇卻是知道何夕一直在往北京存糧食。楊士奇之前覺得,這大概是以備萬一,北京是大明北方的核心支柱,要養活這麼多兵馬,糧食是非常重要的。只是當時楊士奇就覺得不太對,那就是高麗糧食,加上遼東的糧食,其實是可以供應北京的。歷史上的北京年消耗四百萬石。但是而今的北京與歷史不一樣,而今的北京僅僅是陪都,沒有那麼多兵馬需要保養,更不要說而今的衛所還是比較給力的,不僅僅不需要朝廷撥糧食,還能上繳種子糧地。如此一來,再加上額外的遼東開發,高麗糧食,河北本地糧食,說北京有糧食缺口,那自然是有的。即便有了一些糧食產地,也不可能改變北方糧食不豐的現狀。別的不說,漠南就是吃大明糧食。這都是需求。但是楊士奇覺得不應該屯那麼多。因為不經濟。前文說過,糧食儲存是有耗損的,不談每次晾曬的耗損,就當沒有老鼠,不發黴生蟲,但即便如此,幾年下來,就變成陳糧,陳的年份多了,可就不能吃了。這裡面的消耗非常大。楊士奇覺得,屯糧食自然是對的,但是也應當在一定範圍之內補的。之前屯的糧食明顯多了。而今對照何夕所作所為?楊士奇如果不知道何夕是早有準備,他就不是楊士奇了。只是事已如此,楊士奇與何夕關係如此緊密,他楊士奇根本沒有第二個選擇,他還糾纏這一件事情做什麼?基於已經上了賊船,最重要的是勝利,成功地將賊船轉化為官船。其他的都是小節。只是楊士奇不說,何夕卻不能不說。因為要統一思想。雖然何夕傳播了很多新學說,但是忠孝這些大節,何夕是不敢觸動的。一來忠孝這個觀念,已經從儒家觀念,成為了大明普世價值觀,何夕否定,簡直是自絕於人民。更不要說,忠孝這東西,即便千百年後,也不能否定,而今就能否定了?同樣一場戰爭,有沒有正義性,對人心向背是很重要的,或許尋常士卒根本不在乎這些,畢竟,他們當兵打仗,無非是為了一口飯,更多的不過功名利祿。什麼正義不正義的,對他們來說,根本不重要。但是,對於楊士奇這些文官來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奮鬥在大明

名劍山莊

凰後萬萬歲

夏蓮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