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三十五章 金生玉,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一百三十五章金生玉

金生玉是蒙古人。

他自己說,他是孛兒只斤家族。但是同為蒙古人的很多人都嗤之以鼻,覺得他是在攀高枝。當然了,這樣的話,在他成為大明將士之後,就再也沒有提過了。

此刻的他,一身明軍盔甲,說話的語氣是正宗的遼東口音。舉手投足之間,誰都看不出來他是蒙古人。

甚至名字,也是在大明取的。

他給自己取了一個姓,就是金。而名字,就用千字文中,金生麗水,玉出昆岡。而取名生玉。倒也有些文采。

而蒙古人在明軍軍中,是一個普遍現象。幾乎延邊各鎮之中,都有蒙古人。朱元璋北伐檄文中:“如蒙古、色目,雖非華夏族類,然同生天地之間,有能知禮義,願為臣民者,與中夏之人撫養無異。故茲告諭,想宜知悉。”這一句,說得不錯。也做到了。

而蒙古人在明軍騎兵之中的數量就更多了。

歷史上明成祖朱棣,更是有成建制的蒙古騎兵。以至於後來明軍的很多騎兵戰術,與蒙古人的戰術相差不大,都是彼此影響的。

金生玉是在何夕進入遼東後不久。就帶著他小部落,上百人投奔大明的。無他,何夕在遼東之後,發展各種經濟,缺少人口。吸引了周圍很多人口,其中自然也沒有蒙古人。

金生玉的選擇也給他帶來很多的紅利。

軍中很多蒙古人,都是戰俘出身。雖然這年頭,跟誰都是吃糧打仗,底層士卒所謂的忠誠,根本沒有那麼堅決。但是不管怎麼說,金生玉是主動來投。在可靠性上比這些降兵更高。

再加上金生玉敢打敢拼,學習能力不錯。讀書識字,給自己取漢名。除卻自己蒙古人的血脈改不了,整體上,就是一個漢人了。

這種識情識趣,知道該做什麼的人。自然在軍中有很有前途,更不要說遼東是何夕的起家之地,遼東軍更是何夕最早抓住的一支軍隊。金生玉種種情況疊加在一起。就由了金生玉而今地位。

算是官運亨通。

當然了,在指揮作戰上面,也有不錯表現,在高麗等幾仗中,也有上佳的表現。

但是整體上,資歷還是淺薄。

這也是,北軍的特徵。

不好說是病。不知道是優點,還是缺點。

畢竟,北軍缺乏名將,老將,宿將,甚至原來的一些高階將領,也紛紛閒置。原因很簡單,他們與南京那邊有這種這樣那樣的關係,派人領兵,陣前倒戈的話,是一個大問題。

於是,很多資歷不足,但是可靠的將領,都紛紛被提拔。金生玉只是其中一個而已。

如果而今沒有軍事改革的話,這自然是缺點。但是而今,整個戰事都在劇烈的變化之中,就是何夕,葉沈,傅友德,徐達這樣的人,都搞不清楚未來會怎麼打仗。

何夕有的只是一個趨勢。具體到戰術領域,他也不是太懂的。

這個局面與北軍將領都很年輕一起,更難說利弊了。

而今金生玉以四十歲上下,統領葉沈麾下騎兵主力,也就是遼東騎兵為核心的一部。他的任務是先北上,然後東行,沿著海岸線南下,進攻德州。不求攻入德州城中,只要能截斷運河就行了。

之所以,有這樣的路線。就是因為金生玉麾下近三萬騎兵,是一個龐大大物,在河北平原上,雙方的夜不收灑得到處都是,幾乎不存在隱蔽的可能。

葉沈思來想去,覺得海邊是一個好選擇。

首先,海邊人煙稀少。

雖然海景房,大沙灘,看上去很好。但是即便後世也最多旅遊,很少長期居住。在這個時代更是如此了。這些靠近大海的土地,有相當多的都是鹽鹼地。

不長莊稼。自然去的人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奮鬥在大明

名劍山莊

凰後萬萬歲

夏蓮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