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十七章,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六十七章東征的機會首先是足利家餘孽,振臂一呼,日本六十六國響應,南下面對日本大名,所攻者破,所擊者服。讓傅忠陷入被動之中。是足利義滿這個足利家第一雄主不行,不知道從哪冒出來的足利義持就行了嗎?不是。分明是足利家餘孽,與投降大明的日本大名暗通。甚至是大規模的,傅忠不能去查的暗通。甚至出現雙方合兵,何夕也不奇怪。之所以如此,投降大明的日本大名,幾乎都是九州島的大名。而大明給他的獎賞,就是將他們分封到本州島,而九州島成為大明皇子的封地。大明騰籠換鳥的意圖,不要太明顯了。而皇子們也不滿的。九州,與高麗南部,這才多大的地方,安排了好幾位皇子。地方小也就罷了。最大的問題是沒有發展潛力。兄弟們擠在一起,難不成互相吞併嗎?可以說,在朱元璋還沒有死之前,封在東洋地區的王爺們就已經達成一個默契,那就是一定要滅了日本,將日本本島給覆滅了。然後大家挑選自己想要的地盤。特別是礦產。畢竟日本最值錢的也就礦了。這一件事情,不是秘密。很多人或許不知道,但是有一定地位的人,不管是明人還是日本人都是知道。在原本的局勢之下,日本人是不能反抗的。但是而今不一樣了。明軍是不可能對日本增援了。於是形成了日本大名合流的局面。這也罷了。畢竟日本降軍雖然得到一些明軍的武器裝備,真正打起來。傅忠是有信心取勝的。但是就是因為這些藩王,傅忠指揮不動各地藩王的軍隊了。原因也很簡單。對於藩王們來說,中央的軍隊其實也阻礙。更不要說,朱允炆上位有很多疑點,最少朱允炆不是嫡長子,在他們這些叔叔面前就沒有說服力了。如此一來,原本傅忠指揮藩王各軍,這數萬大軍,可以看做大明力量。現在依然不是了。內部分裂,各自為戰,日本各部合流,不能說日本內部沒有矛盾。但是在足利家大旗下面,可以緩解一二,不影響軍事行動。但是傅忠對藩王影響力就太差了。劉璟不由憂心忡忡的說道:“這樣下去日本情況不妙。如果出現失陷藩王事,對誰來說臉上都不好。”何夕說道:“請劉兄放寬心,車到山前必有路。”話雖然這樣說,但是何夕眼睛之中卻又亮光閃過。他看到了機會。說實話。何夕爭奪天下的整體戰略,就是用一切金融手段刺激生產力的發展,然後用炮火平推南方。千萬級別的火銃,百萬門級別的火炮。南京是決計支援不下去的。說實話,而今北京方面在工業上的優勢是有的。但並不絕對。技術上並沒有隔離,不存在什麼技術北京有,南京沒有的。南京更有一個太平鐵廠。就不說新建鐵廠了。單單是太平鐵廠擴建就足以供應大軍。在潛力上,太平鐵廠是完全比不上北京與遼東的。但是這個年代說潛力,有一些太過了。畢竟不管北京與南京,開礦技術還是相當低的,也不可能對這些礦產完全利用。南京方面可以利用的人力物力比北京更多。如果南京而今下定決心,不惜一切代價推進工業化,爆產能。追上北京並不難。所以,何夕並沒有藉助先發優勢,去爭奪什麼地方。而是先穩住基本盤,為發展工業提高外部保障。但是而今,何夕卻發現,似乎高麗與日本可以拿到手中。何夕對高麗是影響力的。高麗是何夕當初打下來的。更不要說,高麗一切都要靠遼東支援,何夕沒有影響力才怪。何夕對東洋諸王也是有影響力的。這個影響力並不是何夕的。而是安慶公主。東洋諸王年紀都比較小,而且都是庶子。湘王都是其中年長的了。但是在安慶公主面前都是小弟弟。須知,安慶公主雖然是女的。但是皇帝嫡女,最少的那一個。安慶公主對這些弟弟妹妹都很照顧的。這人情自然就落在何夕身上了。當然了,而今都不是小孩子了。不可能因為人情就做出違背自己利益的決定,但是這人情可以作為敲門磚。讓大家坐下來談談。對於,何夕來說,他對日本有什麼述求?只要日本能源源不斷的供應金銀銅硝石這些原材料,何夕就不在乎其他的。而南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