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十一章 兵臨城下,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七十一章兵臨城下劉璟很明顯地感受到了何夕的用意。五代之後,儒生對軍隊武夫都有著深深的惡意。這種惡意很多時候,是無由來的,凡是遇見事情之後,都會將事情往壞裡想。警惕性太高,乃至於到了過分的地步。但是五代武夫之禍,是史書上的血淚斑斑,是天下讀書人內心之中的傷痛。有矯枉過正之意,也是很正常的。但是再提防武夫,也是要用武將的。文武之道,乃是國家不可改變的依仗。太過偏廢,前宋已經用自己的下場證明了一切。這就形成了一個矛盾。一邊要用一邊要提防。沒有很高超的手腕是不可能辦到的。而今大明武勳,是需要打壓。但是真要將大明武將都打壓成文官門下走狗,卻不是劉璟的本意。無他,這樣的將領很難打仗的。那該怎麼辦啊?劉璟內心深處其實有一個想法,那就是武將能打仗,文官就不能打仗嗎?在秦漢之季,出將入相,可沒有分文武之別。既然武夫不可信任,他們文官未必不能掌征伐之道。甚至這種感覺,還是何夕給劉璟的靈感,無他,何夕在軍事上一些成就,雖然沒有大加宣揚,但是該知道的人都知道。更不要說而今執掌北京軍政大權的不是別人,正是何夕。可以說何夕乃是北方軍隊的總統帥。這給了劉璟這個期盼。但是此刻,劉璟將這個想法也拋開了。無他,何夕計劃書裡寫的培養將領計劃,但是在劉璟看來,那分明是讓軍將都成為讀書人,在培養軍事技能之餘,加上幾門功課,宣揚聖人之學,恢弘忠義之氣,不行嗎?如此一來,從軍校出來出來軍將,比起那些舊武夫要可靠多了。更不要說,該有加上必要的制衡手段。最少可以緩解文武兩道之間的隔閡了。大明長治久安就有了可能。何夕想法沒有那麼多,無非是將後世成功經驗拿過來。甚至這還是一個開始。何夕現在不對軍隊動手,僅僅是準備而已。畢竟,開戰之初,動搖軍心,可不是一個好辦法。但是戰事擴大化,無數力量加入軍隊之中,軍中原本勢力格局是維持不住的。到時候才是何夕動手的最佳機會。戰爭果然是解決一切問題的終極辦法。就好像是烘爐一般,能將和平時期無法解決的問題,全部化為飛灰。唯一的問題是,這烘爐是無數人的鮮血為燃料的。何夕內心之中也是很矛盾的。一方面為這一場戰事而慚愧。另外一方面卻想讓這一場大戰,越打越大。-------這一戰將來怎麼樣?誰也不知道,但是現在河間之戰,已經到了一觸即發的時候了。不,雙方已經在沿著運河上有過十幾次廝殺了。運河河道並不寬,又是雙方都需要的交通要道。彼此都沒有要破壞運河的想法。畢竟,即便是北軍,也是要想南下的。其實讓葉沈自己來安排,他甚至將這一場大戰安排在山東境內。但是無奈,北方到底是平原,所謂之防線,其實更多是一連串卡住交通要道的城堡,以及在後面隨著準備反撲的大軍。而並沒有真正有一條如萬里長城一般的銅牆鐵壁。也就是說,敵人繞過防線,突擊到後方是非常有可能的。但是後勤跟不上,再加上防線後面大軍,足以讓敵人退軍,如果不退軍,在後勤受限制的情況下。處於非常不利的狀態。計毒莫過斷糧。但是也不能對對方的極端行為進行提防,比如破釜沉舟,持十日糧,直撲敵後,以戰養戰,這種情況下,一時間還真沒有什麼辦法。雖然十幾日後沒有是戰果,很容易被全殲。尋常將領是不敢用這種計策的。但是,南京將領列表中在前面幾位,誰敢說他們是尋常將領?誰家的將領這麼尋常啊?這種在別人看來,不可能的事情,在這些人手上未必辦不到。於是,將防線放在河間府,就是拉近與北京的距離。一旦有變,北京大軍能夠立即南下支援,如果防線更難一點,比如黃河一線,黃河與北京之間,就有非常大的兵力空檔了。何夕的擔心,葉沈是理解的。但是葉沈也有自己的心思。葉沈在執行何夕戰略之下,也儘可能將防線往南放。而傅友德面對的第一座城堡,就是安陵堡。安陵幾乎是運河從山東到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奮鬥在大明

名劍山莊

凰後萬萬歲

夏蓮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