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二十二章 寶鈔兌換,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一百二十二章寶鈔兌換而何夕主政過的遼東,也保持了這種寬鬆的政策。唯一的問題是,工廠利潤歸何夕支配,沒有劉璟的份,而今劉璟有錢了,因為政策慣性,這一筆錢,對劉璟如何花沒有規定。當然了,劉璟作為誠意伯次子,自己是不缺錢,貪汙什麼的,自然不會有的。但是他看見了何夕是如何大刀闊斧地花錢,如果大刀闊斧地賺錢,已經一系列新財政政策。劉璟豈能沒有感覺?之前沒有錢,而今有了錢,自然要大幹一場。劉璟細細琢磨之後,決定開闢鴨綠江兩岸的土地。為大明增加更多的耕地,安置更多從日本,高麗徵調過來的人手,讓他們成為大明的百姓。為大明繳納賦稅。劉璟對何夕留下的將遼東建設成為大明糧倉這個想法,是很非常支援的。一直在執行之中。有了這一筆錢,只會更加努力做一點。並秉承何夕與藍玉定下的,抽高麗與日本的血建設遼東的一貫政策。何夕說道:“第二件事情,那就是對銀票進行一次系統的改革了。”楊士奇說道:“而今真的可以嗎?是不是太快了。”楊士奇對何夕很多做法,感到吃驚之極,何夕做事情,大進大出。之前的朝廷花上幾十萬兩,都是大錢,而今到了何夕手中,動則數千萬兩之多。簡直不是一個數量級。這也罷了。按理說,這麼多錢拿到手中,最少要安穩一段時間。萬萬沒有想到,何夕根本不等這些錢全部落實。就開始下一個大動作了。即便楊士奇能跟得上何夕的思路,但也覺得太快了。何夕說道:“錢這東西,不過是紙,即便是因金銀抵押,也不過一張有抵押的紙。花出去的才是錢,壓手裡只是紙。”說實話,何夕對大明貨幣總體感覺,只有一個感覺,那就是失控。沒錯失控。何夕僅僅知道,他總共發行了五千多萬兩銀票。已經現在銀行存款,貸款數。只是何夕要求,但是大部分公司,其實並不願意在銀行交易,除非是對公的時候,也就是承接政府工程的時候,才必須一切都體現在銀行之中。但是這幾個資料,以及手中物價總表,如何判斷貨幣政策正確與否?何夕只覺得,這題超綱。所以,何夕的做法已經很保守了。可不敢與美聯儲相比。但是他最簡便的貨幣嘗試告訴他,他這樣回收如此巨量的貨幣,是會出問題的。當然了,不回收也會有問題。北京與遼東這一小片土地承接如此數量的貨幣,自然會出問題。不是何夕要大進大出。而今是有些時候,他必須做出調整。怎麼樣的調整,那就是一直準備的兌換寶鈔的計劃。之前已經計算過寶鈔總量了。而今一千五百萬兩的銀票,是足以兌換所有寶鈔,更重要的是,寶鈔流通遍佈大明各地。雖然以大城市為多。但是整體上流通廣泛多了。銀票代替寶鈔之後,何夕發行的銀票,就不僅僅是在北京遼東,已經海外一些地方流通,將會在大明大多數地方流通,也包括了江南。如此一來,何夕在北京遼東建設工業體系的花費,就轉嫁給大明買單了。可以說兌換寶鈔的過程,就是一個將銀票推廣到整個大明的過程。這也是何夕第一次將一項政策,推廣到全國各地了。甚至,何夕覺得,他其實是可以酌情再加印一些鈔票的。反正而今對這一項權利,大明上下,都沒有法律可以限制何夕。只有何夕上奏朱元璋批註就行了。這也是為什麼何夕覺得手中的錢是紙。之前,他也知道這個理論。但是理論僅僅是理論而已。他自己實踐一次,才有更深刻的體悟,只要能維持住貨幣價值,理論上可以無限量提供貨幣。當然了,這是理論上。甚至何夕也不得不承認,大明在國際上,其實比後世中國要強勢多了。最少,何夕印的銀票,流通南洋各地,幾乎沒有什麼阻礙。大家唯一的感覺,就是銀票不大適合南洋的氣候,容易潮溼爛掉。除此之外,就沒有什麼問題了。也是剛剛開始的時候,南洋承接了何夕印刷大量銀票,才讓貨幣體系渡過了最危險的時候,而今就好多了。楊士奇說道:“兌換寶鈔這一件事情,已經準備得差不多了。南洋,蘇州,松江,福州。廣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