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十五章 任重而道遠,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鐵廠的研究人員,遷徙到遵化去。或許,他們就是工業入關的第一批人員。今後還會有很多的了。何夕隨即瀏覽一些遼東的情況,浮光掠影的看了一些遼東這些工廠。瞭解了一些傅友德在日本的狀況。只能說傅友德真有耐心。明軍並沒有大舉出動,但是日本人與高麗人血流成河。明軍僅僅是在幾個關鍵場合,打出致命一擊。從而左右戰場局面。而今戰場已經在本州島上了。而且距離日本京都越來越近了。其實在何夕看來,如果不是傅友德為了消耗日本的人力物力,打斷日本人反抗的骨頭,求長治久安。傅友德可以動用水師,直撲京都一帶,而不是從陸路一點點地挪過去。倒是日本金銀讓何夕滿意。雖然這些金銀都是直接送到南京的。但是何夕可以知道數目。有這麼多黃金白銀做本,何夕的很多計劃都是可以展開的。雖然這些黃金白銀是帶血的。處理了這些事情之外。何夕最後要處理的事情,就是去長春見燕王一面。燕王想要對元廷展開最後一擊,這一件事情,在朝廷上已經是公開的秘密了。馮勝私下對這一件事情很不滿,但也無可奈何了。如果不是秦王之死,說不定現在就已經發動了。但是朝廷內部的變化,自然會讓邊將感到不安。何夕需要去見燕王一趟。談一談這一件事情,做好銜接。要感謝遼松運河。有了遼松運河之後,從遼東到長春一帶,很是方便。何夕當年路過的幾個百戶所,雖然還有殘存的戰火氣息。但已經恢復過來了。甚至人數更多了一些。因為遼松運河北邊,有數個城堡,十幾萬軍民的長春都司。他們的一切後勤都要透過遼松運河運輸。如此一來,遼松運河的貨物通行量自然大增。也就帶動了遼松運河兩岸的繁華。而長春堡變化更大。之前長春堡更多是作為軍堡來用的。長春堡外面沒有多少農田。而今卻不一樣了。長春堡外面數十里的田畝,看上去才剛剛開墾的荒地,從這一點上來說。荒地想要變成熟地還需要好幾年。想要自給自足的話,更需要幾年時間。但是這算是一個好的開始。只是何夕沒有想到的,他在長春堡沒有看到燕王朱棣,反而見到了張玉。大概是張玉是燕王最信任的將領,燕王才將後背交給他。何夕問道:“張指揮使,燕王而今在何處?”張玉說道:“回稟大人,燕王殿下而今在肇州城三河口。”何夕思忖片刻,知道在什麼地方了?就是嫩江與松花江的匯合的地方,也算是水道上的要道。乘船可以四通八達。也算是燕王的眼光不錯。是一個戰略要地,更符合在東北地域以河道為主的進軍方式。只是,何夕卻也有一些隱憂。那就是太深入了。已經與當初,納哈出所部所聚集地方相差不遠了。孤軍深入,三面臨敵。不知道該說是大膽,還是狂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