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十二章 冷處理,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是不二選擇。

而今,大明掌控漠南,東北也在次第平定。

建立北京,雖然是陪都,也算合適。

更不要說,北方要比南方有更多的煤鐵,更適合發展工業。

朱元璋說道:“那麼這一件事情,就教給你了。”

何夕一愣,說道:“殿下的意思是?”

朱元璋說道:“你以兵部尚書,總督,漠南,遼東,北直隸,大寧,長春,高麗,日本等地。兼營造北京城。太子在北邊的差事交給你了。”

何夕聽了,心中猛地一震。

朱元璋雖然對大明朝廷進行了一些改革,增加秘書監與內閣。但是秘書監與內閣都是權重而官卑。大明公認的文官之首,還是六部尚書。

何夕有了兵部尚書銜,算是進入大明文官最頂層圈子了。當然了,何夕知道,這是朱元璋強推上去的。在朝廷之中的人脈與其他尚書沒有辦法比。

好在,這是洪武年間,大明的權力並不在文官手中。再加上朱元璋對朝廷的屢次清理。這種情況下,各部尚書的權力與人脈也有限得很。比何夕強不了多少。

這也是為什麼本書之中,六部尚書都沒有花太多筆墨的原因,因為這些人換官如走馬。幾乎沒有幾個能長久在位的。

在朱元璋手中,他們不過是一個辦事員而已。

但是不管怎麼說?何夕在大明文官體制之中,已經爬到了頂層了。可以向更高一層發起挑戰了。擁有更高的官職,才能有更多權力。辦更多的事情。

其次,何夕接替了太子的權力。也就是說,何夕在朱元璋說的試點,要擴大了。不再侷限於遼東,而有更多選擇權。

何夕其實很贊同太子的一些想法的。就而今的局面來看,北京建立工業體系,要比遼東要好。這種好不是資源等硬環境,而是地理人文等軟環境。

首先是人。

雖然說北方屢經戰亂,但是好歹是中原之地,要比遼東好太多了。再加上朱元璋已經經營了好多,特別是北京,作為北伐的後勤基地,不知道安置了多少人員在北平。整個北直隸有數百萬漢民。

僅僅這一點,就讓何夕高興極了。

他煩透了沒有人問題。

其次,就是市場問題。

遼東的物產走海運,對日本,高麗,南洋等地銷售,固然有其他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地理,從遼東賣東西到山東,天津最好的辦法都是走海運。

但是海運畢竟是比較新興的運輸方式,銷售網路什麼的,都要重新組建。以這個時代工作效率與地方保護。想要完成,需要一定的時間。

在北京這就不用說了。

因為北京作為北方最大的幾個城市,天然地就是貨物散集地。有很多商人本身就以北京為中心,將貨物銷往全國各地。

也就是說,北京出產貨物,直接接入全國銷售網路,根本不用何夕怎麼費心。而在遼東,卻需要何夕親自將商人找過來推銷,還必須是何夕營造的海商圈子裡的。

倒不是何夕不想找其他圈子裡的商人。但問題是,這個時代,圈子與圈子之間,不僅僅是地域的隔閡,還有訊息的隔閡。信任的隔閡。別人怎麼知道,你不是巧取豪奪來了?

現在交通方便了,很多人都不能理解之前人們對外地的恐懼了。

即便八十年代,都有人出外要賬,一去不復返,死在外地了。警察法院等地,一推了事,最後不了了之。到底是怎麼回事、誰也說不清楚,反正家屬到的時候,什麼證據都沒有。甚至人都變成骨灰了。

你有什麼辦法?這個時代更是如此。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奮鬥在大明

名劍山莊

凰後萬萬歲

夏蓮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