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章 軍情,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說道:“那再有就是日本方面,大軍已經進入日本本州島。只是日本上下抵抗之心很堅決。將士折損比較嚴重。以傅老將軍的意思是,高麗兵數量不夠。想要徵召更多高麗兵。”

傅友德的心思很簡單,大明精銳壓陣,高麗的人血不流乾,大明永不停戰的。

當然了,這也不得不承認一件事情。

那就是日本人真有一股倔勁。

當然了,足利義滿也做了很多事情。

足利義滿找到了南朝天皇一脈,並送到京師榮養,完成了公武和解。抵抗明寇的命令都是天皇與徵夷大將軍兩人聯署的。

這一次足利義滿是動真格的。

並不是作秀。真讓給天皇很多權力。

公武之爭,就是日本幾十年前南北朝之亂的誘因,只是這一件事情並沒有因為南朝覆滅而解決。不過是代表武士集團的足利家獲勝而已。天皇與公卿還是有很多威望與權力的。

足利義滿主動讓渡權力。打造公武一體的大義名分,用這個大義名分來統合日本。雖然不能讓天下大名服氣,但是最少穩定了日本除卻九州島之外的其他大名。

並沒有出現,大量大名叛變的情況。

足利義滿作在危機時刻,讓渡大量權力,統合日本,作為政治手段,不可謂不高明。只是實力的差距,不會因為一點點手段而翻盤的。

讓傅友德推進緩慢的是軍隊傷亡。

傅友德核心部眾只有十幾萬明軍,看上人不少。但是鎮壓高麗南部,鎮壓九州島,最後其實沒有幾萬人馬。但是日本人口過千萬。壯丁不少。日本的傳統更有武士文化。所以統治階級尚武,能戰不能戰是一回事,敢戰不敢戰是另外一回事。

決戰傅友德並不怕。但是大量治安戰,傷亡太大了。

說一句不客氣話,一千裝備齊全的明軍,對萬餘日本軍隊,要戰而勝之,並不難。一百個明軍對一千日軍,就由些困難了。但是一個明軍即便裝備齊全,一個打十個的可能也是不大的。

兵分的越散,明軍的戰鬥力越弱。越是大戰,戰鬥規模越大,明軍的戰鬥力就越能發揮出來。

再加上,日本軍隊熟悉地形是本地人,又有本地人的支援,這種優勢就更大。

其實這也是當初,侵華日軍與中國軍隊戰鬥力對比。

當初正面戰場上,越是大會站,就越能發揮日本軍隊的戰鬥力。反而敵後戰場上,戰鬥規模小了。日本人與中國軍隊戰損比才能下來。

只是日本人唯一的問題是,他們並沒有什麼游擊戰的理論指導。

他們這種抵抗不過是自發的而已。並不是很難對對付

當然了,傅友德多次請兵之後,也不得不承認一個事實,日本戰場,並不是大明的戰略重心所在。不可能派出更多軍隊了。傅友德才有這樣的想法。

大量徵召高麗人,還有徵召九州日本人。讓他們去治安戰。明軍作為決戰力量監督前線的軍隊。讓他們不敢反水就行。

反正高麗人與日本人死得越多越好。

畢竟,兩國傳承千年,有自己的文化傳承。一時間是難以征服的,即便征服了也很有可能反覆,就好像安南一樣。而當戰事繼續,讓高麗與日本人死上一兩代人,可保將來兩地幾十年,不會反叛。

至於幾十年後,就不是傅友德所考慮的事情了。

朱元璋自然知道傅友德用意,他其實也不是太在乎日本戰場的。不過他在乎日本的一樣東西,那就是日本的金銀。於是朱元璋問道:“日本的金銀開採怎麼樣了?”

何夕說道;“佐渡島開採已經進入正規了。九州也有一些金銀礦,不過日本本州島上的金銀礦還需要一些事情,不過外東北地區也發現一些金銀礦。臣已經令下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奮鬥在大明

名劍山莊

凰後萬萬歲

夏蓮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