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十四章 論功行賞,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大事。

何夕要的這個人,有能力,有敏銳的政治嗅覺。有心機,有手腕。

何夕在京師的人手,沒有這樣的人。宋麟,國子監祭酒也算是何夕手中少有的一個重臣。但是宋麟之所以有今日,是因為父親宋訥的餘蔭,而宋麟本人不能說沒有才華。但僅僅能做國子監祭酒,更上一層就不行了。

蘇伯衡,就更不用說了。而今一心編纂史書。本身與何夕的關係已經遠了一些。更不要說蘇伯衡本身也是文學之才,政壇上的事情,蘇伯衡是不行的。

至於黃子澄?何夕倒是想讓黃子澄抗大梁,只是何夕發現黃子澄正道有餘,詭道不足。

黃子澄專門做一件事情,是能執行好的。但是,獨擋一面,有些欠缺。當然了,何夕今日詢問,倒不是一定是解縉,不過想試試解縉的斤兩。

看看解縉的表現。

解縉沉思片刻,說道:“大人,下官以為刑部這個位置,是一定要拿下來的。大人推行新法,執行是最重要的。而刑部就是關鍵。刑部尚書如果心中有私,很多事情都不好辦。有很多事情,陛下也不好插手。只要拿下刑部尚書,不敢說,進可攻,算是退可守。”

何夕說道:“刑部尚書。不錯,只是這個位置怎麼拿下來啊?”

何夕覺得,解縉說的對。

不管律法再嚴密也要執行。當然了,何夕也知道,而今新大明律很多地方,都不能實行,但是有些事情卻是可以實行的。其中權衡利弊,就要看刑部尚書的心思,往那邊偏了。

如果刑部尚書有意使壞,對新法損害會有很大。

問題是,刑部尚書很重要,但是怎麼拿下刑部尚書更重要。

解縉說道:“殿下忘記了一個吧。”

何夕說道:“誰?”

解縉說道:“工部侍郎張度。”

工部侍郎張度就負責太平鐵廠的官員,而今已經加銜到工部侍郎的,從工部侍郎到刑部尚書固然是躍遷,算是躍了兩級。但問題是,這個時代武貴文賤。文官升遷還沒有那麼多繁文縟節。

而不是明後期,六部轉遷,都有規定的。有前後,六部也要分一個上下。而今從侍郎到尚書,也不過一階而已。

有何夕支撐,朱元璋點頭,這都不是問題。

何夕說道:“張度,不算是我們的人?”

解縉說道:“大人,以為張度是誰的人?”

何夕一愣,沉思起來了。張度是誰的人?這個問題?何夕居然一時間想不起來。這也不怪何夕,比起勳貴那邊,根據同鄉舊部原則。談不上涇渭分明,但也有端倪。但是文官那邊就比較模糊了。

之所以模糊,是因為朱元璋之前興起數案,對文官進行清洗。

文官之間很多關節,都被隱瞞在大案之中了。而且張度這個人,好像也沒有什麼靠山,如果說有靠山,也不會一直沒有升遷。

何夕也明白瞭解縉的想法。

三品以上大員,都不可能立即培養出來的,最少是出仕十幾年才能到這個位置,何夕從頭培養自然是來不及的。只能拉攏那些根底比較淺大員,為自己所用。

何夕說道:“你的意思是,拉攏張度?”

解縉說道:“以我看來,張度在少府之中,黃師兄其實很尷尬的。不如拉攏張度為我所用,調出少府來。也算是一個助力。”

何夕說道:“不錯。”何夕倒也沒有想到,張度的位置與黃子澄的關係。

張度資格老,在太平鐵廠時間長。已經將太平鐵廠經營成一個獨立王國了,黃子澄資歷淺,黃子澄在家鄉讀書的時候,張度就已經出來做官了,黃子澄強壓張度不舒服,不拿下張度。黃子澄的威信也不存在。

這一招也算是兩難自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奮鬥在大明

名劍山莊

凰後萬萬歲

夏蓮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