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七十一章 三步走戰略,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何夕說道:“陛下,欲速則不達。臣以為,推行新法也不能操之過急。臣計劃,整體上分三步走。”

“變法這一件事情,乃是曠日持久。不可著急。一日之內,立數十法,天下鼎沸,卻很難深入人心。真正的變法,應該是亦步亦趨,步步為營,做成一法,就鞏固一法,只要不反覆,就是最好的進步。”

朱元璋點點頭,說道:“這也算是高築城,廣積糧,緩稱王。是正道。這三步走,該怎麼走。”

何夕說道:“以臣之見,輿論,試點,全國推行三步。”

“任何事情都是人的問題,理學在大明根深蒂固。士大夫,想要在短時間之內撼動,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臣以修大明律,當開誠佈公,不求能夠推行,而讓天下人知道,大明要往什麼方向走。”

朱元璋說道:“吹風?是這個意思吧。”

何夕說道:“正是。”

很多時候,覺得一些套路,太過陳舊。但是實際上,還是套路好用。比如現在。

何夕想來想去,還是覺得,整個大明缺少一場思想啟蒙。不解決這個問題,何夕做的事情,就沒有基礎與根基。沒有這些東西在。做事情自然是事倍功半。後世中國政府出臺新政策,一般內部醞釀,放出風去看社會反應。然後統一思想,再然後,舉手表決。

到了舉手表決的時候,基本上已經是板上釘釘了。一場勝利的大會,團結的大會,就此圓滿落下帷幕。

他之前,覺得套路可笑。但是而今坐在他這個位置,才覺得政治智慧。

一場大紛爭,能平靜無波地渡過,是最好的。真要權力最頂層生死相向,對天下並不是一件好事。

所以何夕選擇了學習這種模式。何夕說道:“理不辨不明。朝廷的本意是好的。我們的本意也是好的。我向來相信,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是不能阻擋的。這是天下大勢,人間正道。秉承此心,一定會讓更多人理解支援。才能將事情更好地推廣下去。”

朱元璋微微皺眉。

何夕的想法,在朱元璋這裡是通不過的。

人的想法是由自己的經歷決定的。何夕前半生過的生活,其實都是盛世。是在一個道德秩序法律體系都很完善的社會生活的。很多人說古代民風淳樸,其實掙扎在生死線的百姓,對利益的爭奪,更赤裸裸,更無情。

並不是他們沒有感情,沒有道德。而是生產資料,以及其他資源太稀奇,甚至有些地方已經到了得之者生,弗得者死。這種情況下,怎麼能有一絲善念,你願意替別人去死嗎?

元末亂世,就是這種情況。

何夕看到的更多人的善念,相信人性。而朱元璋看到更多人的惡念。幾乎不怎麼相信人。

朱元璋固然想讓天下百姓更好,讓大明朝發展得更好,但是他卻並不認為,天下人都秉承此念。

無他,利益相關。

朱元璋之所以這樣想,因為大明就是他的。他的利益與大明利益完全重合。幾乎朕即國家。國家變得更好。對朱元璋只有好處,沒有壞處。但是其他人卻不一樣,其他人各有各的利益。大明進步而他們的利益受損,他們會怎麼樣?

朱元璋從來願意用最大的惡意揣度這些人的。

好在何夕也算是瞭解朱元璋,見朱元璋不以為然的表情。將朱元璋的心思猜中了一些,說道:“陛下,這種爭論,就是輿論戰,其中最關鍵的是傳播平臺,而現在最好的傳播平臺,就在我們手中。”

朱元璋說道:“這就等於,戰場在我們手中,想打就打,想停就停?對嗎?”

何夕微微一頓,說道:“陛下英明,真是如此。”

朱元璋點點頭,說道:“不錯。孺子可教。這個辦法不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奮鬥在大明

名劍山莊

凰後萬萬歲

夏蓮迷